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5页 |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作用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科技金融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当前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24-25页 |
第3章 山东科技金融与“政产学研”合作的历程、现状及问题 | 第25-35页 |
·山东省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历程、现状及问题 | 第25-30页 |
·山东省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山东省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0页 |
·山东省“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 第30-33页 |
·山东省“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 | 第30-32页 |
·山东省“政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金融介入“政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第4章 金融介入“政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 第35-49页 |
·金融介入“政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出 | 第35页 |
·金融介入“政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 | 第35-40页 |
·体系框图 | 第35-36页 |
·体系中各个主体的职能和作用 | 第36-40页 |
·金融介入“政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 第40-42页 |
·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信息沟通机制 | 第41页 |
·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 第41-42页 |
·金融参与山东“政产学研”合作的途径 | 第42-49页 |
·山东省政府在金融参与的作用 | 第42-43页 |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 第43-46页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风险投资联动机制 | 第46-49页 |
第5章 推进金融介入山东“政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 | 第49-59页 |
·建设金融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第49-50页 |
·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50-52页 |
·设立山东科技发展银行 | 第51-52页 |
·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 | 第52页 |
·构建中介服务平台,完善协调服务机制 | 第52-54页 |
·建立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促进交流沟通 | 第53-54页 |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 第54页 |
·加快培养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和金融学交叉复合型人才 | 第54-56页 |
·政府应加强技术创新和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第55页 |
·政府应积极选拔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 第55页 |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保障机制 | 第55-56页 |
·建设有金融机构参与的新型组织架构 | 第56-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