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引论第8-14页
第一章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法作用第14-22页
 第一节 动态助词“了”的语法作用第14-17页
  一、 “了 1”的语法作用第14-16页
  二、 “了 1”语法意义的争议第16-17页
 第二节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作用第17-18页
  一、 “着”的语法作用第17页
  二、 “着”语法意义的争议第17-18页
 第三节 动态助词“过”的语法作用第18-20页
  一、 “过”的语法作用第18-19页
  二、 “过 1”与“过 2”第19-20页
 第四节 动态助词“了”“着”“过”所属的意义范畴第20-22页
第二章 动态助词“了”“着”“过”偏误现象调查第22-29页
 第一节 调查背景及经过第22-24页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第24-29页
  一、 “了”“着”“过”的调查数据第24-27页
  二、 调查数据分析第27-28页
  三、 造成选用偏误的原因第28-29页
第三章 产生的偏误现象及原因第29-51页
 第一节 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现象及原因第29-41页
  一、 “了”的缺失第31-33页
  二、 “了”的滥用第33-40页
  三、 “了”的位置不当第40-41页
 第二节 动态助词“着”的偏误现象及原因第41-45页
  一、 “着”的缺失第42-43页
  二、 “着”的滥用第43-45页
  三、 “着”的位置不当第45页
 第三节 动态助词“过”的偏误现象及原因第45-48页
  一、 “过”的缺失第45-46页
  二、 “过”的滥用第46-48页
  三、 “过”的位置不当第48页
 第四节 产生偏误的原因第48-51页
第四章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学策略第51-63页
 第一节 动态助词“了”的教学策略第52-55页
  一、 比较语言事实第52-53页
  二、 随机式与点拨式教学法第53页
  三、 详讲细练与句型归纳第53-55页
 第二节 动态助词“着”的教学策略第55-58页
  一、 意义用法分析第55-56页
  二、 实物道具与提问式教学法第56-57页
  三、 动作演示和公式化教学法第57-58页
  四、 扩展教学法第58页
 第三节 动态助词“过”的教学策略第58-61页
  一、 语义分析第59页
  二、 详解细练第59页
  三、 句型归纳第59-61页
  四、 分层学习第61页
 第四节 动态助词“了”与动态助词“过”的对比教学策略第61-63页
  一、 大量语料的输入第61页
  二、 对比讲解第61-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油田抽油机井防偏磨技术研究
下一篇:杏1-3区东部注采系统数值模拟及措施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