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在环境陶艺中的运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6-12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6-9页 |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9页 |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环境陶艺的概念 | 第9-10页 |
·环境陶艺的空间概念 | 第10-11页 |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概念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概述 | 第12-17页 |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内涵 | 第12页 |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形成的哲学基础 | 第12-14页 |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4-17页 |
·“散点透视”的画面构图形式 | 第14-15页 |
·“远近法”的空间层次表现 | 第15页 |
·“布白”是空间表现的重要手段 | 第15-17页 |
3 环境陶艺与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关系 | 第17-21页 |
·历史文化渊源 | 第17-18页 |
·空间表现上的联系 | 第18-21页 |
·物理空间与画面空间的联系 | 第18-19页 |
·精神空间与意向空间的联系 | 第19-21页 |
4 传统山水画空间意识在环境陶艺中的运用思路 | 第21-36页 |
·“以大观小”的空间思维方式 | 第22-23页 |
·“散点透视”的构图原理 | 第23-26页 |
·多视点的节奏性体现 | 第24-25页 |
·跨时空的叙事方式的运用 | 第25-26页 |
·“虚实相生”的对比空间的借鉴 | 第26-29页 |
·“三 远 法”的层次空间表现 | 第29-31页 |
·“可居可游”的诗意空间营造方法 | 第31-33页 |
·实用与审美的契合 | 第31-32页 |
·诗意空间的物化体现 | 第32-33页 |
·“天人合一”的和谐空间思想的运用 | 第33-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55页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