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研究综述第12-18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关理论第18-25页
 一、城、乡、城乡关系的概念第18-19页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第19-20页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的初步探索第20-25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理论的设想第20-22页
  (二) 列宁对城乡关系理论的初步实践第22-25页
第二章 研究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现实重要性第25-32页
 一、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关键环节第25-27页
 二、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第27-29页
 三、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第29-32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历史探索第32-49页
 一、毛泽东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探索第32-35页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32-33页
  (二) 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第33页
  (三) 城乡统筹兼顾第33-35页
 二、邓小平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贡献第35-38页
  (一) 提出农业是基础和根本第35-36页
  (二) 强调城乡与工农业之间相互支持和促进第36页
  (三) 改革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第36-37页
  (四) 提出农业发展要靠政策与科技第37-38页
 三、江泽民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第38-43页
  (一) 高度重视第38-40页
  (二) 提出城乡互动和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40-41页
  (三) 推进乡镇第41-42页
  (四) 推进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第42页
  (五) 重视科技兴农第42-43页
 四、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第43-49页
  (一) 科学发展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第44-45页
  (二)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第45页
  (三) 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第45-46页
  (四)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第46-47页
  (五)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47-49页
第四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第49-59页
 一、实施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第49-52页
  (一)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第49-50页
  (二)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第50页
  (三) 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第50-51页
  (四) 统筹城乡教育事业第51-52页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第52-55页
  (一)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内涵第52-53页
  (二)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意义第53-54页
  (三)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实现途径第54-55页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55-59页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第55页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第55-56页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和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房地产广告研究--基于传播学及文化研究角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