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深潜救生艇多机械手对接装置的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DSRV水下对接技术研究动态第12-18页
 1.3 双臂机器人的协调控制及并联机构建模的研究状况第18-20页
  1.3.1 双臂机器人的协调控制研究综述第18-19页
  1.3.2 并联机构建模的研究综述第19-20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第20-22页
第2章 DSRV对接装置的总体设计第22-4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现有水下对接方案及基本对接过程分析第22-25页
 2.3 空间对接技术与水下对接技术比较分析第25-29页
  2.3.1 空间对接过程及对接机构分析第26-29页
  2.3.2 水下对接和空间对接的比较第29页
 2.4 对接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第29-32页
  2.4.1 援潜救生水下对接装置的基本要求第29-30页
  2.4.2 对接装置的设计方案第30-32页
 2.5 对接机械手的设计第32-38页
  2.5.1 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第32-34页
  2.5.2 对接机械手手臂的设计第34页
  2.5.3 手爪的设计第34-38页
 2.6 对接装置的作业策略分析第38-40页
  2.6.1 作业策略的确定第38-39页
  2.6.2 作业策略可行性分析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对接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第41-53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液压系统设计第41页
 3.3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第41-45页
  3.3.1 系统的组成第42-43页
  3.3.2 系统的工作原理第43-44页
  3.3.3 系统的实现第44-45页
 3.4 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5-49页
  3.4.1 各环节的数学模型第45-47页
  3.4.2 控制器设计第47-49页
 3.5 液压系统辅助装置设计第49-52页
  3.5.1 水压力补偿器原理与应用第49-50页
  3.5.2 补偿器工作容积确定第50-51页
  3.5.3 补偿器预压力对泵吸入条件的影响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对接过程中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第53-6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初连接过程中单只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第53-54页
 4.3 初连接时的运动学分析第54-59页
  4.3.1 运动自由度分析第54-55页
  4.3.2 对接机械手末端位置计算第55-59页
 4.4 调整对中过程中两只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第59-62页
 4.5 拉降过程中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第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对接机械手逆运动学解及双手协调动力学分析第63-79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单只机械手运动学逆解问题的研究第63-69页
  5.2.1 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立第63-66页
  5.2.2 仿真结果第66-69页
 5.3 调整对中过程中双手协调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69-72页
  5.3.1 机械手的拉格朗日方程第69-70页
  5.3.2 对接机械手的的雅可比矩阵第70页
  5.3.3 主从手协调运动的回路约束方程第70-72页
 5.4 调整对中过程中双手协调动力学逆问题的求解第72-78页
  5.4.1 初始条件的给定第72-74页
  5.4.2 由约束条件计算从手的速度和角速度第74-76页
  5.4.3 主手驱动力(力矩)的计算第76-77页
  5.4.4 从手驱动力(力矩)的计算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多机械手对接装置的实验研究第79-89页
 6.1 引言第79页
 6.2 实验系统组成第79-81页
 6.3 对接装置各部分的调试第81-82页
 6.4 陆上模拟对接实验第82-84页
 6.5 水下模拟对接实验第84-88页
  6.5.1 静态对接实验第85页
  6.5.2 动态对接实验第85-88页
 6.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油藏的仿真与预测
下一篇:潜艇近水面空间运动联合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