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类型化考察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管理人不当行为的历史考察 | 第11页 |
第二节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表现 | 第12-17页 |
一、基金投资中的不当行为 | 第13-15页 |
二、基金销售中的互惠交易 | 第15页 |
三、基金交易中的不当行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根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产生的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一、信托化运作为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提供了条件 | 第17-18页 |
二、信息不对称诱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现实根源 | 第19-23页 |
一、基金内部利益冲突严重 | 第19-20页 |
二、基金本身存在固有缺陷 | 第20-21页 |
三、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国外对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规制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国外强化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制度设计 | 第23-26页 |
一、对基金管理人不当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23-25页 |
二、强调基金管理人计提管理费的忠实义务 | 第25页 |
三、明确基金管理人投资时的注意义务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国外基金独立董事监督制度的构建 | 第26-28页 |
一、基金独立董事的一般性监督 | 第27页 |
二、基金独立董事的特别监督义务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国外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规制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制度现状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契约型基金制度设计 | 第30-31页 |
一、我国契约型基金管理人处于超强势地位 | 第30-31页 |
二、我国基金持有人缺乏常设的利益代表机构 | 第31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监督制度 | 第31-34页 |
一、现行的基金托管人监督形同虚设 | 第32-33页 |
二、现行基金独立董事无法维护基金投资者利益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外部监督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我国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法律规制的构想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强化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 | 第37-40页 |
一、规范基金管理人的关联交易 | 第37-38页 |
二、明确管理人计提管理费应履行的忠实义务 | 第38-39页 |
三、细化管理人投资时的注意义务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治理 | 第40-42页 |
一、建立常设的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机构 | 第40页 |
二、完善现有的基金独立董事制度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完善现行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强化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法律责任 | 第43-46页 |
一、完善我国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民事责任追究制度 | 第43-44页 |
二、完善我国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第44页 |
三、增设基金管理人的刑事责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