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问题的法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8-14页 |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 第8-10页 |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 | 第8页 |
二、政策性银行的法律特征 | 第8-10页 |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的历史发展 | 第10-11页 |
一、政策性银行的萌芽阶段 | 第10页 |
二、政策性银行的初始阶段 | 第10页 |
三、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阶段 | 第10-11页 |
四、政策性银行的新趋势 | 第11页 |
第三节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成立与发展 | 第11-14页 |
一、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成立 | 第11-12页 |
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问题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的表现 | 第14-16页 |
一、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冲突 | 第14-15页 |
二、"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的法律根源 | 第16-19页 |
一、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16-18页 |
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的不良影响 | 第19-22页 |
一、导致政策性金融的主体缺失 | 第19-20页 |
二、加大金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 第20-21页 |
三、监管难度的增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比较研究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日本的政策性银行 | 第22-23页 |
一、日本政策性银行概况 | 第22页 |
二、日本政策性银行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德国的政策性银行 | 第23-24页 |
一、德国政策性银行概况 | 第23-24页 |
二、德国政策性银行模式 | 第24页 |
第三节 韩国的政策性银行 | 第24-25页 |
一、韩国政策性银行概况 | 第24-25页 |
二、韩国政策性银行模式 | 第25页 |
第四节 日、德、韩三国政策性银行的启示 | 第25-27页 |
一、政策性银行的先导作用 | 第25-26页 |
二、政策性银行的立法 | 第26页 |
三、政策性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26页 |
四、政策性银行的经营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问题解决的法律思考 | 第27-32页 |
第一节 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定位 | 第27-29页 |
一、重视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性 | 第28页 |
二、重视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明确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范围 | 第29-30页 |
一、不与商业性金融竞争原则 | 第29-30页 |
二、补充性原则 | 第30页 |
三、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 | 第30页 |
第三节 制定专门的政策性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30-32页 |
一、政策性银行监管制度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二、政策性银行的监督主体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