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 第2章 原告的代表权的来源 | 第12-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关于原告的代表权的来源的几种观点 | 第13-14页 |
| ·对三种学说的综合分析 | 第14-16页 |
| 第3章 原告股东的资格分析 | 第16-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持股数量及比例方面的要求 | 第16-19页 |
| ·持股时间方面的要求 | 第19-23页 |
| 第4章 防止原告滥诉的程序设计和制度构建 | 第23-32页 |
| ·“用尽内部救济”原则及例外 | 第23-27页 |
| ·境外关于“用尽内部救济”原则的相关规定 | 第23-25页 |
| ·对我国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的评析 | 第25-27页 |
| ·对私下和解、撤诉的限制 | 第27-30页 |
| ·国外相关立法例 | 第28-29页 |
| ·我国《公司法》之完善 | 第29-30页 |
| ·特定情形下诉讼费用担保义务 | 第30-32页 |
| 第5章 鼓励原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措施 | 第32-42页 |
| ·按“非财产案件”收取案件受理费 | 第32-34页 |
| ·赋予原告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及直接受偿权 | 第34-38页 |
| ·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 | 第34-37页 |
| ·直接受偿权 | 第37-38页 |
| ·引进律师胜诉收费制度 | 第38-39页 |
|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39-41页 |
| ·非恶意的股东败诉不承担赔偿责任 | 第41-4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