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地球结构研究综述 | 第16-34页 |
·地球一维参考模型 | 第16-18页 |
·地震参考模型的构建和用途 | 第17-18页 |
·三维地震层析成像 | 第18-34页 |
·地震层析成像的分类 | 第18-20页 |
·地震层析成像的原理简述 | 第20-22页 |
·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问题 | 第22-28页 |
·地震层析成像的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本文的成像方法介绍 | 第30-34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地区一维地壳速度结构的确定 | 第34-54页 |
·引言 | 第34-36页 |
·地震定位研究和区域构造 | 第36-39页 |
·HYPOSAT绝对定位方法 | 第38页 |
·HYPOINVERSE定位法 | 第38页 |
·HYPODD定位法 | 第38-39页 |
·乌鲁木齐地区地壳一维速度结构的确定 | 第39-48页 |
·数据 | 第39-41页 |
·可供参考的速度模型 | 第41-42页 |
·乌鲁木齐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定位结果比较分析 | 第42-48页 |
·地震精定位结果与区域构造活动 | 第48-52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采用P波S波研究西南日本地区地壳非均匀性 | 第54-69页 |
·区域地质构造及研究背景 | 第54-56页 |
·数据及方法 | 第56-58页 |
·反演计算 | 第58-6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3-66页 |
·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及其脱水 | 第63-65页 |
·火山区下的速度结构 | 第65页 |
·地震活动分析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9页 |
第五章 采用近震的P和PmP波在西南日本的反射层析成像 | 第69-79页 |
·区域地质构造及研究背景 | 第69-71页 |
·数据和方法 | 第71-7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4-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9-83页 |
·总结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