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各林种及林副产品经营论文--自然保护区论文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评价及区划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珍稀树种格氏栲的研究概况第13-19页
     ·生物学第14页
     ·生理学第14页
     ·生态学第14-18页
     ·森林培育第18-19页
   ·生态旅游研究概况第19-21页
     ·生态旅游内涵第19-20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第20页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第20-21页
   ·景观生态规划第21-22页
     ·概念与内涵第21页
     ·景观生态规划综述第21-22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特色及要技术路线第22-25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特色及创新之处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5-35页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概况第25-28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25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25-28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8页
     ·历史沿革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35页
     ·野外调查法第28-29页
     ·数据处理法第29-35页
第三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第35-43页
   ·地形数据第35-38页
     ·DEM的建立第36-37页
     ·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第37-38页
   ·林业基本图像处理与景观分类第38-39页
   ·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第39-43页
第四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第43-53页
   ·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第43页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第43-46页
     ·自然景观资源第43-44页
     ·人文景观类第44-46页
     ·毗邻旅游资源介绍第46页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第46-52页
     ·定性评价第46-47页
     ·定量评价第47-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及破碎化评价第53-61页
   ·研究方法第53-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景观总体特征第56页
     ·景观组分邻近度第56-57页
     ·景观组分面积特征第57页
     ·景观组分周长特征第57-59页
     ·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第61-68页
   ·研究方法第61-63页
     ·数据处理第61-63页
     ·Markov 模型简介第63页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模拟与预测第63-66页
     ·初始转移概率的确定第63-64页
     ·对马氏过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检验第64-65页
     ·1997年后景观格局变化趋势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七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分形及结构特征变化研究第68-77页
   ·研究方法第68-71页
     ·图像处理与信息获取第68-69页
     ·分维计算第69-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6页
     ·森林景观要素的分维及其变化第71-72页
     ·森林景观与其它景观类型分维的比较第72-73页
     ·各分区的分形维数分析第73-75页
     ·景观总体结构特征分析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八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第77-83页
   ·研究方法第77-78页
     ·图像处理与类型划分第77页
     ·地形数据获取第77-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1页
     ·海拔与植被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第78-79页
     ·坡度与植被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第79-80页
     ·坡向与植被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第80-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九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第83-89页
   ·研究方法第83-85页
     ·“源”的确定第84页
     ·阻力层的确定第84页
     ·阻力值的确定第84-85页
     ·建立阻力面第85页
     ·根据阻力面判别安全格局第85页
   ·研究结果第85-87页
     ·最小费用距离图层第85-86页
     ·安全格局划分第86-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十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适宜性分析第89-97页
   ·评价过程第89-96页
     ·确定景观影响评价因子第89-91页
     ·各因子的分布图层第91-92页
     ·确定景观评价因子的权重值第92-94页
     ·计算生态旅游景观适宜度第94-96页
   ·评价结果第96页
   ·讨论第96-97页
第十一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第97-101页
   ·研究方法第98页
   ·研究结果第98-99页
     ·功能分区域值第98-99页
     ·功能分区图第99页
   ·小结第99-101页
第十二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旅游容量研究第101-110页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第101-105页
     ·研究方法第101-103页
     ·结果与分析第103-105页
   ·生态旅游心理容量第105-108页
     ·研究方法第105-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08页
   ·小结第108-110页
第十三章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区划及生态管理第110-117页
   ·区划概要第110-113页
     ·原则第110页
     ·指导思想第110页
     ·客源市场分析第110-111页
     ·旅游项目系统规划第111-112页
     ·保护工程规划第112-113页
     ·服务设施规划第113页
     ·解说教育系统规划第113页
     ·组织管理的规划第113页
   ·生态管理第113-117页
     ·资源管理第114-115页
     ·游客管理第115-117页
第十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117-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附录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高考内容历史回顾
下一篇:词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