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耀州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区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存在的问题第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耀州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第18-26页
   ·气象水文与植被第18-20页
     ·气象第18页
     ·水文第18-20页
     ·植被第20页
   ·地形地貌第20-21页
   ·地层岩性第21页
   ·地质构造第21-23页
     ·区域构造格局第22页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第22-23页
   ·岩土体类型及特征第23-24页
     ·岩体第23页
     ·土体第23-24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4页
   ·人类工程活动第24-26页
第三章 耀州区地质灾害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26-34页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第26-28页
     ·滑坡第26页
     ·崩塌第26-27页
     ·不稳定斜坡第27页
     ·地面塌陷第27页
     ·地裂缝第27页
     ·泥石流第27-28页
   ·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第28-29页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分析第29-34页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第29-33页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第33-34页
第四章 耀州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第34-48页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第34-36页
     ·GIS的特征第34-35页
     ·GIS的基本功能第35页
     ·常用GIS软件平台第35-36页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设计第36-40页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路第36页
     ·空间数据库的结构与内容第36-37页
     ·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类型第37-39页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第39-40页
   ·耀州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第40-48页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与流程第40页
     ·空间图形数据库的建立第40-42页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第42-45页
     ·地质灾害空间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第45页
     ·耀州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信息查询第45-46页
     ·数据格式的转换第46-48页
第五章 基于GIS的耀州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第48-70页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48页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48-53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49-51页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第51-53页
   ·评价因子量化第53-60页
     ·评价单元划分第53-56页
     ·评价指标量化第56-60页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区划第60-62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结果分析第62-67页
   ·评价结果验证第67-70页
第六章 耀州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第70-73页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第70-71页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第71-72页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第71-72页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第72页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第72页
   ·地质灾害管理建议第72-73页
结论与建议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台山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探区长3油层组储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