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理论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与问题切入点 | 第11-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公司代表诉讼的界定 | 第15-23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概念 | 第15-16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特征 | 第16-18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代表人范围扩大 | 第16-17页 |
·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17页 |
·公司代表诉讼更多体现监事会的监督权 | 第17页 |
·公司代表诉讼行使的程序特殊 | 第17-18页 |
·公司代表诉讼存在的法理依据 | 第18-20页 |
·诉讼担当理论 | 第18-19页 |
·广义当事人理论 | 第19页 |
·诉讼监护人理论 | 第19-20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法律后果及其法律效力 | 第20-21页 |
·原告胜诉的法律后果 | 第20-21页 |
·原告败诉的法律后果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公司代表诉讼的源流与演变 | 第23-30页 |
·公司代表诉讼制度在两大法系的产生与演变 | 第23-25页 |
·公司代表诉讼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创设 | 第23-24页 |
·公司代表诉讼法律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构建 | 第24-25页 |
·两大法系公司代表诉讼的比较与评析 | 第25-27页 |
·关于公司在代表诉讼的性质 | 第25页 |
·关于公司代表诉讼对象及其行为的评析 | 第25-26页 |
·关于公司在诉讼代表制度中的地位 | 第26-27页 |
·国外公司代表诉讼对我国公司立法的启示 | 第27-28页 |
·关于公司在代表诉讼的性质 | 第27-28页 |
·关于公司代表诉讼的对象及其行为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我国公司代表诉讼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30-41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提起事由 | 第30-31页 |
·公司代表诉讼中的代表人 | 第31-36页 |
·传统诉讼当事人理论的修正 | 第31页 |
·公司代表诉讼中代表人的类型化分析 | 第31-36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对象以及具体情形 | 第36-38页 |
·公司代表诉讼的被告 | 第36-37页 |
·商业判断原则的例外情形 | 第37-38页 |
·公司在公司代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公司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1-50页 |
·我国公司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41页 |
·我国现行代表诉讼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41-43页 |
·完善我国公司代表诉讼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43-47页 |
·明确立法体例、确认诉因以及可诉范围 | 第43页 |
·对股东之代表人资格进行必要限制 | 第43-44页 |
·对代表诉讼中公司之法律地位作明确规定 | 第44-45页 |
·对公司代表诉讼中相关程序进行合理设计 | 第45-47页 |
·对公司代表诉讼之例外情形应有明确规定 | 第47页 |
·建立公司代表诉讼的激励机制 | 第47-50页 |
·明确代表诉讼为非财产诉讼 | 第47-48页 |
·建立诉讼代表人的权利保障制度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