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武术专业课程的指导思想 | 第12-15页 |
·武术专业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 第15-17页 |
·武术专业课程内容与结构 | 第17-19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法 | 第19页 |
·对比法 | 第19页 |
·综合法 | 第19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9-20页 |
3 我国体育院校中武术专业课程的发展历史和评价 | 第20-28页 |
·我国体育院校中武术课程发展的历史 | 第20-24页 |
·武术专项课程阶段 | 第20-23页 |
·武术专业课程阶段 | 第23-24页 |
·我国高等武术专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武术专业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24-26页 |
·武术专业课程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4 构建高等武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依据 | 第28-52页 |
·社会变迁与武术专业课程目标和指导思想的重构必要性 | 第28-33页 |
·武术专业课程面临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 第28-30页 |
·社会的武术职业需求对武术专业课程的影响 | 第30-32页 |
·武术专业课程指导思想的重构 | 第32-33页 |
·武术知识的性质及其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 | 第33-41页 |
·武术知识的技术特性 | 第33-35页 |
·武术学科知识的特性 | 第35-38页 |
·武术知识的价值选择 | 第38-39页 |
·武术知识的特性要求以拳种武术为主选择专业课程内容 | 第39-41页 |
·武术专业课程组织的基本结构 | 第41-45页 |
·按照武术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课程体系 | 第41-44页 |
·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组织课程内容 | 第44-45页 |
·武术专业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 第45-52页 |
·“体认”是全面掌握武术知识的基本方式 | 第46-47页 |
·传统武术的“体认”与竞技运动训练之间的区分 | 第47-49页 |
·“体认”要求武术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紧密结合 | 第49-50页 |
·内隐学习是实现“体认”的重要机制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