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 第10-18页 |
(一) 环境公益诉讼的起源 | 第10-11页 |
(二) 国外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 | 第11-14页 |
1、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 | 第12-13页 |
2、英国的检举人诉讼制度 | 第13页 |
3、日本的民众诉讼制度 | 第13-14页 |
4、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 | 第14页 |
(三)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四)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 | 第15-18页 |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关键之处—原告资格 | 第18-21页 |
(一) 传统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及限制 | 第18-20页 |
1、《民事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18-19页 |
2、《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19页 |
3、传统原告资格标准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缺陷 | 第19-20页 |
(二) 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特有的原告资格标准 | 第20-21页 |
1、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公益说”标准 | 第20页 |
2、通过立法技术,授权特定主体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 第20-21页 |
三、赋予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21-28页 |
(一) 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分析 | 第22页 |
(二) 从检察机关与其他公权力机关的对比中分析 | 第22-23页 |
(三) 从检察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对比中分析 | 第23-24页 |
(四) 从统一公诉权的角度分析 | 第24-28页 |
1、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特殊公共利益代表人 | 第25-26页 |
2、由特定公共利益代表人延伸为一般公共利益代表人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