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天体测量学论文--授时、经纬度的变化论文--授时论文

守时中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5页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9页
     ·研究背景第13-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守时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动态第19-23页
     ·原子守时研究的现状与动态第19-22页
     ·国际原子时 TAI 的发展状况第22-23页
     ·协调世界时 UTC 的发展状况第2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内容安排第23-2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3-24页
     ·论文的组织和安排第24-25页
第二章 守时基本理论和守时技术第25-47页
   ·原子钟噪声模型第25-30页
     ·定义第25-26页
     ·噪声基本模型第26-27页
     ·Allan 方差的定义第27-28页
     ·噪声的多项式模型第28-29页
     ·动态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原子时归算的基本方法第30-38页
     ·时间尺度的基本定义第30页
     ·计算时间尺度的基本原则第30-33页
     ·TA(t)基本方程组的解算第33-34页
     ·权系统的确定第34-36页
     ·方程求解和递归计算第36-37页
     ·重要问题考虑第37-38页
   ·守时技术第38-42页
     ·守时技术概述第38-39页
     ·现代守时用原子频标第39-40页
     ·主要商品守时钟的性能指标第40-41页
     ·国际原子时 TAI 算法(ALGOS)第41-42页
   ·精密时间频率测量以及远距离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第42-45页
     ·精密时间的本地测量第42-43页
     ·频率比对时差测量第43页
     ·时间尺度间的远距离比对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氢钟守时及氢铯联合守时研究第47-61页
   ·引言第47-49页
   ·国外守时氢钟运转情况第49-53页
     ·TAI 计算中取权原则的变化第49-50页
     ·NIST 氢钟运转情况第50-51页
     ·USNO 氢钟运转情况第51-53页
   ·NTSC 氢钟性能的初步分析第53-54页
   ·氢铯联合产生时间尺度研究第54-57页
     ·氢钟在 TAI 归算中取权低的原因第54-55页
     ·氢钟速率漂移的处理第55-56页
     ·全铯和氢铯联合归算的比较第56-57页
   ·氢钟做 NTSC 守时系统主钟研究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国产氢钟性能测试及其守时能力评估第61-71页
   ·国产氢钟研制进展第61-62页
   ·国产氢钟的技术改进第62-63页
   ·国产氢钟性能的初步测试第63-68页
     ·温度效应第63-65页
     ·时差数据统计分析第65-66页
     ·稳定度测量第66-68页
   ·国产氢钟守时能力评估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频率比对时差测量法研究第71-88页
   ·钟差测量方法概述第71-74页
   ·NTSC 的双混频时差测量系统第74-76页
     ·双混频时差测量(DMDT)原理第74-75页
     ·NTSC 的DMDT 测量系统结构第75-76页
   ·TIC 法和DMTD 法的测量精度比较第76-83页
     ·两种方法钟速率测量结果比较第76-78页
     ·不同采样间隔稳定度比较第78-81页
     ·钟噪声测量结果比较第81-83页
   ·DMTD 法测量结果分析第83-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我国新一代守时系统研究第88-108页
   ·问题的提出第88-89页
     ·新一代守时系统特性考虑第88-89页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89页
   ·NTSC 新一代守时及原子时系统的组成第89-91页
   ·实时UTC(NTSC)的产生与控制研究第91-93页
     ·实时 UTC(NTSC)系统组成第91-92页
     ·UTC(NTSC)控制方法第92-93页
   ·原子时 TA(NTSC)的归算第93-97页
     ·TA(NTSC)算法第93-95页
     ·TA(NTSC)的均匀性第95-97页
   ·守时条件控制研究第97-99页
   ·实时 UTC(NTSC)物理信号智能分配第99-102页
   ·频标性能测试平台建设研究第102-104页
   ·空天时间平台建设思考第104-105页
   ·网络化综合原子时系统研究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6页
发表论文、成果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客户综合价值分析
下一篇: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