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沿岸景观的生态化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 第8-10页 |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 第8-9页 |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 第9页 |
·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 第9-10页 |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 | 第10页 |
·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河道治理理念的更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河流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建设 | 第13-25页 |
·河流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 第13-15页 |
·水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13-14页 |
·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 | 第14-15页 |
·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 第15页 |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评价方法 | 第15-18页 |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及意义 | 第15-16页 |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生态城市的内容 | 第18-21页 |
·生态城市释义 | 第18-19页 |
·生态城市的特点 | 第19-20页 |
·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联系 | 第21-25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水源 | 第21-22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 | 第22-23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物种多样性 | 第23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绿化 | 第23-24页 |
·城市河流与城市景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天津海河的水环境现状 | 第25-31页 |
·海河水系的组成 | 第25-26页 |
·天津市区海河水环境现状 | 第26-31页 |
·水资源短缺 | 第26-27页 |
·水质差 | 第27-29页 |
·水体污染现象严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海河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的对策 | 第31-45页 |
·建设生态河道 | 第31-36页 |
·生态河道的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生态河堤的特点 | 第32-33页 |
·生态河道的建设要点 | 第33-34页 |
·建设生态河道的施工技术 | 第34-36页 |
·维持河流的水文特征 | 第36页 |
·严格控制河流污染 | 第36-38页 |
·禁止外界污水排入 | 第37页 |
·提高海河水体的自净能力 | 第37-38页 |
·海河水生态系统恢复途径 | 第38-45页 |
·河流护岸上种植草坪 | 第39-40页 |
·河流护岸墙上攀爬绿藤 | 第40页 |
·水边大量栽植植物 | 第40-41页 |
·水下种植水草 | 第41页 |
·水面漂浮种植水生植物 | 第41-42页 |
·水中放养各种水生生物 | 第42页 |
·水流方式多样化 | 第42-43页 |
·在水体中曝氧放细菌 | 第43页 |
·加强综合管理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海河沿岸景观的生态化建设 | 第45-57页 |
·河岸透水性生态铺装的使用 | 第46-48页 |
·透水性铺装及其特点 | 第46-47页 |
·透水性铺装的生态意义 | 第47-48页 |
·河流岸边种植高大乔木 | 第48-51页 |
·高大乔木能提供更高的城市生态“绿量” | 第48-49页 |
·降温增湿提供大量绿阴 | 第49页 |
·吸引鸟类及其他动物 | 第49-50页 |
·降低城市噪音营造自然声环境 | 第50页 |
·降尘作用良好 | 第50-51页 |
·河道沿岸绿化系统的合理配置 | 第51-57页 |
·城市绿化体系的“绿量” | 第51-52页 |
·保持城市绿化体系O_2——CO_2 平衡 | 第52页 |
·提高海河两岸绿化景观带的环境生态功能 | 第52-54页 |
·海河沿岸景观绿化体系的合理配置 | 第54-56页 |
·海河沿岸绿色廊道的植物配置和栽植技术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海河沿岸景观 | 第57-65页 |
·突出海河两岸植物与水体的亲合性 | 第57-60页 |
·建设现状 | 第57-58页 |
·建设方法 | 第58-60页 |
·保留海河两岸的园林文化特色 | 第60-63页 |
·保留历史建筑 | 第60页 |
·保留古植物 | 第60-62页 |
·保留租界园林 | 第62-63页 |
·将海河两岸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绿色廊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