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一、金融与经济的理论关系 | 第14页 |
二、政策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支持的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资源配置理论 | 第15-16页 |
一、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解释 | 第15页 |
二、萨缪尔森对资源配置理论的解释 | 第15-16页 |
三、资源配置理论是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第三节 跨国经营理论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国家宏观调控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功能和现状分析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功能分析 | 第18-19页 |
一、引导扩张性功能 | 第18-19页 |
二、补充选择性功能 | 第19页 |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建模分析 | 第20-27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走出去”企业的外汇问题 | 第27-30页 |
一、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较浅 | 第27页 |
二、外汇管理体制较差 | 第27-28页 |
三、日常用汇管理相对严格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问题 | 第30-32页 |
一、投资决策风险 | 第30页 |
二、企业境外融资风险 | 第30-31页 |
三、政府服务风险 | 第31页 |
四、投资环境风险 | 第31页 |
五、境外投资风险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问题 | 第32-34页 |
一、“走出去”企业融资难 | 第32-33页 |
二、缺乏当地中资金融机构支持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出口信贷保险发展滞后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国外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借鉴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实行信贷优惠相关政策 | 第35-37页 |
一、开展出口信贷 | 第35-36页 |
二、提供优惠贷款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健全保证机制,规避“走出去”风险 | 第37-38页 |
一、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 第37页 |
二、制定风险担保制度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支持境外直接投资 | 第39-40页 |
第五节 针对性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 | 第40页 |
第六节 资本和外汇流动的自由化 | 第40-41页 |
第六章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 | 第41-42页 |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现行定位 | 第41-42页 |
二、深入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 | 第42页 |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国际化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 第42-44页 |
一、政策性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二、推进政策性银行国际化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利用外汇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 | 第44页 |
第四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渠道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 第44-46页 |
一、政策性银行发行定向债为企业融资 | 第45页 |
二、企业向政策性银行发行定向债融资 | 第45页 |
三、政策性银行承销企业债券 | 第45-46页 |
第五节 改进政策性金融体制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 第46-49页 |
一、改进政策性金融管理方式和手段 | 第46-47页 |
二、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机制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