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 第10-12页 |
| ·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 ·动力弹塑性分析法(时程分析法) | 第12-13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pushover分析法) | 第13-14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主要用途及其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主要用途 | 第14-15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火电厂主厂房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18-36页 |
| ·概述 | 第18页 |
| ·计算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 ·工程概况 | 第18-19页 |
| ·计算分析模型及基本假定 | 第19-20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0-23页 |
| ·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23-27页 |
| ·概述 | 第23页 |
| ·原型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3-27页 |
| ·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27-34页 |
|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 第27-29页 |
| ·七、八度多遇地震时结构地震反应 | 第29-34页 |
| ·单向地震输入时结构地震反应 | 第29-32页 |
| ·双向地震输入时结构地震反应 | 第32-33页 |
| ·相关问题研究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理论 | 第36-51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 | 第36-39页 |
| ·基本原理 | 第36页 |
| ·基本假定 | 第36-37页 |
| ·与MDOF体系相关的等效SDOF体系 | 第37-39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39页 |
| ·单元分析模型 | 第39-40页 |
| ·恢复力特性模型 | 第40-41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 | 第41页 |
| ·目标位移 | 第41-47页 |
| ·位移影响系数法 | 第42-43页 |
| ·能力谱法 | 第43-47页 |
| ·加载模式 | 第47-49页 |
| ·常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火电厂主厂房框排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51-74页 |
| ·ETABS简介 | 第51-52页 |
| ·基于ETABS软件的Pushover分析方法简介 | 第52-56页 |
| ·建立模型 | 第52页 |
| ·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 | 第52-53页 |
| ·侧向加载模式和pushover工况 | 第53-54页 |
| ·荷载控制 | 第54-55页 |
| ·结果分析和性能评价 | 第55-56页 |
| ·火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Pushover分析 | 第56-72页 |
| ·数据的准备和输入 | 第56页 |
|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56-61页 |
| ·分析结果可靠性验证 | 第61-64页 |
| ·结构性能评价 | 第64-69页 |
| ·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