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松散土料的密实化处理 | 第9页 |
| ·膨胀土的问题与危害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土料密实化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对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化学改良加固膨胀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基本思路 | 第15-17页 |
| ·土料的压实 | 第15-16页 |
| ·膨胀土的工程改良 | 第16-17页 |
| ·选题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 第18-19页 |
| 2 土料密实化改良试验 | 第19-29页 |
| ·前言 | 第19页 |
|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土的击/压实性 | 第20页 |
| ·击/压实性提高方法的初步设想 | 第20-21页 |
| ·实验内容及过程 | 第21-22页 |
| ·土样选取 | 第21页 |
|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 | 第21页 |
| ·改良效果验证试验 | 第21-22页 |
| ·工艺探索 | 第22页 |
| ·渗透性变化规律 | 第22页 |
| ·结果分析与效果评价 | 第22-28页 |
| ·改良效果的验证 | 第22-24页 |
| ·工艺探索 | 第24-26页 |
| ·渗透性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 土料改良前后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及其在增湿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 | 第29-51页 |
| ·土改良前后的压缩变形变化 | 第29-33页 |
| ·压缩试验 | 第29-33页 |
| ·改良前后土强度参数的变化及其规律 | 第33-37页 |
| ·三轴剪切实验 | 第33-34页 |
| ·直接剪切实验 | 第34-37页 |
| ·规律性总结与理论解释 | 第37-39页 |
| ·黄土增湿过程中的抗剪强度参数变化 | 第39-41页 |
| ·黄土增湿过程中内聚力随饱和度的变化模型及其参数探讨 | 第41-45页 |
| ·模型式3.4(a)的各参数物理意义的探讨 | 第41-44页 |
| ·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 ·按液性指数建立的增湿抗剪强度参数变化模型 | 第45-48页 |
| ·关于改良可行性的讨论 | 第48-49页 |
| ·关于经济适用性的讨论 | 第48页 |
| ·关于抗剪强度下降是否适合应用的讨论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4 膨胀土改良试验研究 | 第51-66页 |
| ·有机化改性原理 | 第51-52页 |
| ·化学改性 | 第51页 |
| ·物理吸附改性 | 第51-52页 |
| ·膨胀土改良试验内容 | 第52-54页 |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52-54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62页 |
| ·各项测试结果 | 第54-61页 |
| ·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 ·膨胀土改良材料的施用工艺探索 | 第62-64页 |
| ·室内模拟工艺 | 第62-64页 |
| ·现场施工工艺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5 改良材料施用工艺探索 | 第66-76页 |
| ·SAL 施用方案的设计 | 第66页 |
| ·LS 在土壤中的吸附机理 | 第66-67页 |
| ·灌渗过程中及其后的渗流与溶质运移计算 | 第67-70页 |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68-69页 |
| ·灌渗期间的渗流与溶质运移分析 | 第69-70页 |
| ·停止灌渗后水分转移与溶质运移分析 | 第70页 |
| ·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 ·灌渗过程数值分析 | 第70-73页 |
| ·水分转移过程数值分析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建议及展望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论文、专利等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