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页 |
1 原料概况 | 第12-13页 |
·胡萝卜 | 第12页 |
·杏 | 第12页 |
·原料成分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2 果蔬汁加工发展趋势 | 第13-20页 |
3 果蔬汁悬浮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果蔬汁混浊物体系 | 第13-14页 |
·果蔬汁中的混浊物的组成、含量 | 第14页 |
·果蔬汁混浊态丧失机理 | 第14-16页 |
·酶解导致混浊丧失 | 第14-15页 |
·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形成导致混浊丧失 | 第15-16页 |
·其它因素导致混浊丧失 | 第16页 |
·果蔬汁混浊稳定化方法 | 第16-19页 |
·钝化果胶酯酶的作用 | 第16-18页 |
·抑制复合物的形成 | 第18页 |
·添加稳定剂和减小颗粒粒径 | 第18-19页 |
·其他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胡萝卜杏复合汁基本配方设计及工艺研究 | 第21-32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原料 | 第21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相对粘度 | 第22页 |
·悬浮稳定性 | 第22页 |
·浊度测定 | 第22页 |
·色泽测定 | 第22页 |
·褐变指数测定 | 第22-23页 |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3页 |
·试验工艺流程图 | 第23页 |
·感官评分参考标准表 | 第23页 |
·配方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 第23-24页 |
·均质条件优化试验因素水平表 | 第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原料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 第24页 |
·复合饮料基本配方研究 | 第24-26页 |
·添加食盐和蜂蜜的单因素调味试验 | 第26-27页 |
·均质化技术对复合汁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30页 |
·脱气压力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杀菌工艺的确定 | 第31页 |
4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复合汁混浊物分析研究 | 第32-41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原料 | 第3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混浊物超微结构观察 | 第33页 |
·自然沉淀物收集 | 第33页 |
·混浊成分分离及分析 | 第33-34页 |
·可溶性成分对复合汁混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35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39页 |
·可溶性成分对模拟复合汁混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复合饮料贮藏前后自然沉降物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复合饮料中混浊物主要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复合汁混浊物超微结构观察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复合饮料悬浮稳定化处理 | 第41-52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原料 | 第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添加不同种类和用量的增稠剂对复合汁悬浮、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增稠剂的复配试验 | 第42页 |
·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亲水胶体的选择 | 第42-44页 |
·不同亲水胶体对复合饮料混浊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添加不同亲水胶体的复合汁在贮藏中的浊度变化 | 第44-45页 |
·贮藏期间复合汁的相对粘度变化 | 第45-47页 |
·贮藏期间复合汁的悬浮稳定性的变化 | 第47-48页 |
·混合亲水胶体对复合汁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