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印刷电路论文

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5页
 前言第20-21页
   ·覆铜板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第21-24页
     ·覆铜板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覆铜板的发展趋势第22-24页
   ·覆铜板的结构特点及发展第24-33页
     ·基体树脂第24-28页
       ·环氧树脂第24页
       ·聚酰亚胺(PI)第24-25页
       ·双马来酰亚胺第25页
       ·氰酸酯(CE)树脂第25-27页
       ·聚苯醚及改性聚苯醚树脂第27页
       ·聚四氟乙烯树脂第27-28页
     ·增强材料第28-31页
       ·开纤加工的玻纤布第28页
       ·新型极薄玻璃纤维布第28-29页
       ·低介电常数的玻纤布第29-30页
       ·低热膨胀系数的玻璃纤维布第30页
       ·紫外光屏蔽玻璃纤维布第30-31页
       ·高玻璃化温度覆铜板用玻璃纤维布第31页
     ·铜箔第31-33页
       ·低轮廓铜箔第31-32页
       ·极薄铜箔第32-33页
       ·铜箔表面粗化处理第33页
   ·高频基板的技术性能要求与发展第33-34页
   ·聚四氟乙烯与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第34-39页
     ·聚四氟乙烯特性第34-35页
     ·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的性能及应用第35-37页
     ·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的发展趋势第37-39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第39-41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39-40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0-41页
     ·本论文的创新与特色第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二章 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研究第45-64页
 前言第45-46页
   ·偶联剂对界面的作用机理第46-48页
   ·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第48-50页
   ·实验部分第50-56页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设备第50-51页
     ·玻璃布偶联剂处理第51页
     ·浸胶液的配制第51-52页
     ·浸胶第52-53页
     ·热处理第53-54页
     ·热压工艺第54-56页
       ·温度和时间曲线第55-56页
       ·压力和时间曲线第56页
   ·覆铜板性能测试及表征第56-57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7-63页
     ·复合材料热性能研究第57-58页
     ·偶联剂种类对覆铜板弯曲强度的影响第58-61页
     ·层压板的特性第61页
     ·聚四氟乙烯层压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三章 共混改性聚四氟乙烯覆铜板研究第64-87页
 前言第64-65页
   ·试验部分第65-66页
     ·试验原材料第65页
     ·试验设备第65页
     ·覆铜板制备第65-66页
     ·热压工艺的正交实验设计第66页
   ·性能测试及表征第66-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85页
     ·热压工艺的优化第67-72页
     ·树脂体系的相容性第72-74页
     ·树脂热失重分析第74-75页
     ·偶联剂对覆铜板性能的影响第75-79页
       ·偶联剂种类对覆铜板弯曲强度的影响第75-78页
       ·偶联剂用量对覆铜板弯曲强度的影响第78-79页
     ·乳液配比对弯曲强度的影响第79-80页
     ·玻璃布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第80-81页
     ·玻璃纤维布的类型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影响第81-82页
     ·玻璃纤维布含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第82-83页
     ·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共混改性覆铜板的特性第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第四章 树脂中助剂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第87-99页
 前言第87页
   ·热分解理论第87-90页
   ·实验部分第90-91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90-91页
     ·热失重分析第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热解过程特性分析第91-92页
     ·热解过程动力学方程参数计算第92-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99页
第五章 空心玻璃微珠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介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99-122页
 前言第99-100页
   ·实验部分第100-106页
     ·原材料第100-101页
     ·实验所用主要设备第101页
     ·主要分析测试设备第101页
     ·玻璃微珠的活化流程第101页
     ·玻璃微珠的组成第101-102页
     ·玻璃微珠的表面活化处理第102-105页
     ·试样的制备流程第105-106页
   ·试样性能测试第106-10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7-119页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第107-109页
     ·偶联剂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第109-110页
     ·偶联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第110-111页
     ·烧结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玻璃微珠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理论预测第113-115页
     ·玻璃微珠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第115-116页
     ·玻璃微珠用量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影响第116-117页
     ·玻璃微珠含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第117-118页
     ·复合材料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六章 短玻璃纤维和空心微珠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第122-143页
 前言第122页
   ·短纤维复合材料机械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第122-128页
     ·短纤维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第123-124页
     ·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第124-125页
     ·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第125-126页
     ·任意分布与随机取向的短纤维系统体视学研究第126-128页
   ·实验部分第128页
   ·增强相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第128-132页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方法第129-131页
     ·研究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第131-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132-141页
     ·影响偶联剂上胶量的因素第132-133页
     ·偶联剂上胶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第133-135页
     ·空心玻璃微珠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结果第135-137页
     ·复合材料模量和强度的理论预测和实验比较第137-140页
     ·短玻璃纤维和玻璃微珠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微观观察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结论第143-145页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铝电解生产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IEC 61131-3标准的控制软件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