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时代背景的迫切要求 | 第11页 |
·新课改理念的导向引领 | 第11-12页 |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要求 | 第12-13页 |
·我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认证体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3-18页 |
·我国教师培养及准入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我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资格认证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5-18页 |
·教师准入认证体制的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国外师资培养及准入研究 | 第18-21页 |
·我国师资培养及准入研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教师培养与准入相关的理论综述 | 第24-35页 |
·教师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教师教育的内涵 | 第24-25页 |
·教师职业的性质 | 第25-26页 |
·教师教育培养的相关理念 | 第26-29页 |
·教师教育终身化理念 | 第26-27页 |
·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 | 第27页 |
·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 | 第27-28页 |
·教师教育生态化理念 | 第28-29页 |
·教师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29-33页 |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29页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29-30页 |
·发展性教学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30页 |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30-31页 |
·最优化教学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31-32页 |
·主体性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32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教师教育 | 第32-33页 |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33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33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33-34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关于中小学教师准入教育的调查 | 第35-51页 |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的调查 | 第35-40页 |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调查结果 | 第35-38页 |
·调查分析 | 第38-40页 |
·非师范毕业生从教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40-51页 |
·对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态度的访谈调查 | 第40-46页 |
·关于非师范生从教问题的问卷调查 | 第46-50页 |
·调查显示非师范生与师范生培养与准入的差异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认证体制建设 | 第51-60页 |
·健全教师准入相匹配的制度体系,提高教师准入认证可持续性 | 第51-52页 |
·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保障认证程序有效进行 | 第51页 |
·完善认证评价机制,保证认证方式不断改进 | 第51-52页 |
·统一资格认证机构,提高资格认证的专业化 | 第52页 |
·创新实践领域,强化实践环节,保障教师综合素质均衡发展 | 第52-53页 |
·拓展中小学校实践基地,强化师资技能培养 | 第52-53页 |
·紧扣准入考核标准,改革教学技能实践考核 | 第53页 |
·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教育制度,促进两者良性互动 | 第53-55页 |
·加大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教师教育制度发展 | 第53-54页 |
·改革教师教育制度,促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 第54-55页 |
·加强非师范毕生及社会人员从教资格的认证审核 | 第55-57页 |
·加大教育理论培训,完善教育理念 | 第55-56页 |
·严格教学技能考核,增设考前实践 | 第56页 |
·增加心理素养考察,严格准入标准 | 第56-57页 |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准入认证标准 | 第57-60页 |
·全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认证标准构建的意义 | 第57-58页 |
·我国中小学教师准入资格认证标准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