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论文

科普工作中的大众传播体系研究

第1章 前言第1-12页
 1.1 问题的由来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对象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定义第12-19页
 2.1 大众传媒的界定第12-13页
 2.2 科普的界定第13-14页
 2.3 科普的特征以及意义第14-17页
  2.3.1 科普的特征第14-15页
  2.3.2 科普的意义第15-17页
 2.4 大众传媒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第17-19页
第3章 大众传媒在科普工作中的现状分析第19-33页
 3.1 各媒体参与的科普功能分析第19-26页
  3.1.1 印刷媒体的科普功能分析第20-21页
  3.1.2 电子媒体科普功能分析第21-23页
  3.1.3 新媒体科普功能分析第23-26页
 3.2 各媒体在科普功能中的现状第26-33页
  3.2.1 科普书籍的现状第26-28页
  3.2.2 科普期刊的现状第28-29页
  3.2.3 电视在科普中的现状第29-30页
  3.2.4 网络在科普中的现状第30-33页
第4章 科普的环境分析第33-36页
 4.1 微观环境分析第33-34页
 4.2 宏观环境分析第34-36页
第5章 科普的发展对策第36-44页
 5.1 各媒体应向协作方向发展第36-37页
 5.2 各媒体应以受众的需求为本第37页
 5.3 各媒体应根据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在科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凸显自己的特色第37-41页
  5.3.1 科普书籍和期刊的发展对策第37-38页
  5.3.2 电视科普发展对策第38-39页
  5.3.3 网络科普发展对策第39-41页
 5.4 加强科学精神的传播第41页
 5.5 重视对科普传播人才的培养和科普传播理论的研究第41-42页
 5.6 建立各类科普基金,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事业第42-4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6.1 结论第44页
 6.2 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曲面研抛机床并联机构的运动误差分析与补偿
下一篇:起重机运行机构底座处裂纹形成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