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互联网组播路由安全主动测试技术研究
| 图目录 | 第1-9页 |
| 表目录 | 第9-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IP组播网络服务模型 | 第12-15页 |
| §1.2 组播网络安全概述 | 第15-16页 |
| §1.3 课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IP组播技术与组播网络 | 第20-34页 |
| §2.1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 | 第20-25页 |
| ·IGMP协议 | 第20-21页 |
| ·PIM-SM协议 | 第21-23页 |
| ·PIM-SSM协议 | 第23-25页 |
| §2.2 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 第25-28页 |
| ·MSDP协议 | 第25-26页 |
| ·MBGP协议 | 第26-27页 |
| ·其它方案 | 第27-28页 |
| §2.3 IPv6组播的特点 | 第28-32页 |
| ·更大的组播地址空间 | 第28-30页 |
| ·创新的组播路由新技术 | 第30-31页 |
| ·组播协议变动 | 第31-32页 |
| §2.4 组播部署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IP组播网络的脆弱性分析 | 第34-47页 |
| §3.1 攻击树威胁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 §3.2 组播网络脆弱性分析 | 第35-42页 |
| ·ASM组播服务模型的安全威胁 | 第36页 |
| ·IGMP协议的安全威胁 | 第36-37页 |
| ·PIM协议的安全威胁 | 第37-39页 |
| ·MSDP协议的安全威胁 | 第39-41页 |
| ·MBGP协议的安全威胁 | 第41页 |
| ·组播路由转发机制的安全威胁 | 第41-42页 |
| §3.3 组播网络的安全能力 | 第42-43页 |
| §3.4 组播安全对策 | 第43-47页 |
| ·组播协议增强 | 第43-44页 |
| ·报文速率限制 | 第44-45页 |
| ·组播网络边缘控制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IP组播主动测试框架设计 | 第47-54页 |
| §4.1 组播网络主动测试方法 | 第47-51页 |
| ·主动测试的对象 | 第47-48页 |
| ·针对组播源的测试 | 第48-49页 |
| ·针对组成员主机的测试 | 第49页 |
| ·测试RP的途径 | 第49-50页 |
| ·针对中间路由器的测试 | 第50-51页 |
| §4.2 组播网络主动测试框架的设计 | 第51-54页 |
| ·总体设计 | 第51-52页 |
| ·测试框架各个模块的设计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IP组播主动测试框架实现 | 第54-61页 |
| §5.1 测试框架的总体描述 | 第54页 |
| §5.2 关键实现技术 | 第54-61页 |
| ·测试模式 | 第54-55页 |
| ·组地址获取 | 第55页 |
| ·RP地址获取 | 第55-56页 |
| ·测试报文构造 | 第56-59页 |
| ·协同测试 | 第59-60页 |
| ·测试效果反馈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组播主动测试实验 | 第61-66页 |
| §6.1 实验规划和实验环境 | 第61页 |
| §6.2 测试对象的信息获取实验 | 第61-62页 |
| §6.3 IGMP阻断实验 | 第62-63页 |
| §6.4 RP阻断实验 | 第63-64页 |
| §6.5 Assert攫取转发权实验 | 第64页 |
| §6.6 组播路由表强度测试 | 第64-65页 |
| §6.7 测试效果评估 | 第65-66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66-68页 |
| §7.1 对组播服务器安全部署的启示 | 第66页 |
| §7.2 下一步的工作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