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舞弊的诱因、互动机制与监管研究
第一章 导论 | 第1-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7-9页 |
第二节 相关文献评述 | 第9-12页 |
一、文献回顾 | 第9-11页 |
二、文献述评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框架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4-16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14-15页 |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管理层舞弊的诱因研究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管理层舞弊诱因模型与诱因体系 | 第16-21页 |
一、管理层舞弊诱因模型 | 第16-17页 |
二、管理层舞弊的诱因体系 | 第17-21页 |
第二节 管理层舞弊效用函数与诱因结构 | 第21-25页 |
一、管理层舞弊的效用函数 | 第21-22页 |
二、管理层舞弊诱因结构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管理层舞弊的行为人互动机制研究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管理层舞弊的行为人互动模型 | 第26-30页 |
一、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体系失衡 | 第26-28页 |
二、管理层舞弊行为人互动模型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管理层舞弊行为互动博弈分析 | 第30-37页 |
一、博弈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二、共生舞弊利益的诱因作用强度与方向的讨论 | 第32-35页 |
三、共生舞弊模型的检验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管理层舞弊的政府监管研究 | 第38-46页 |
第一节 管理层舞弊的有效治理框架 | 第38-41页 |
一、管理层舞弊的公司内部治理有限性 | 第38-39页 |
二、管理层舞弊的政府监管理论框架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管理层舞弊的政府监管模型 | 第41-45页 |
一、管理层舞弊政府监管博弈模型 | 第41-42页 |
二、模型解的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管理层舞弊的治理政策建议 | 第46-53页 |
第一节 选择管理层舞弊的治理政策原则 | 第46-47页 |
一、综合治理原则 | 第46页 |
二、重点治理原则 | 第46页 |
三、有效治理原则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管理层舞弊的治理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一、推动管理层的职业化进程 | 第47-48页 |
二、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 | 第48-49页 |
三、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 第49-50页 |
四、合理界定舞弊者的法律责任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