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2、概念的界定 | 第7-9页 |
| 3、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第一章 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向 | 第11-19页 |
| ·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 第11-12页 |
| ·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作用 | 第12-14页 |
| ·当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 | 第14-19页 |
| ·高职的双重属性 | 第14-16页 |
| ·高职的层次目标 | 第16-19页 |
| ·高职的类型目标 | 第19页 |
| 第二章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19-30页 |
| ·高职学院人才素质要求 | 第19-25页 |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 第19-22页 |
| ·高职人才特色——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点 | 第22-2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 | 第25-30页 |
| ·高职之“高”不宜越位 | 第25-26页 |
| ·高职之“职”不可错位 | 第26-28页 |
| ·高职教育不能缺位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 ·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 ·调查问卷揭示的问题 | 第30-33页 |
| ·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因素 | 第33-3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形势 | 第35-39页 |
| ·从战略高度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 | 第35-37页 |
| ·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途径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高职人才培养的达标策略 | 第39-46页 |
| ·转变观念,确定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 第39-40页 |
| ·树立特色化、品牌化办学意识 | 第40-42页 |
| ·打造精品专业、培育长线专业、开发短线专业 | 第40-41页 |
|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 第41-42页 |
| ·加强市场调研,与地方经济更紧密的结合,积极主动开展订单式培养 | 第42-44页 |
|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