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6页 |
1.银杏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2.银杏的生物学效应 | 第12-16页 |
2.1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 | 第12-13页 |
2.2 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13-14页 |
2.3 抗过敏作用 | 第14页 |
2.4 抗炎作用 | 第14-16页 |
2.5 抗癌作用 | 第16页 |
3.银杏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6-18页 |
3.1 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 第16页 |
3.2 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16-17页 |
3.3 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 第17-18页 |
3.4 对视觉障碍的作用 | 第18页 |
4.银杏对衰老的作用 | 第18-24页 |
4.1 银杏延缓衰老的效应 | 第18-20页 |
4.1.1 对认知功能的作用 | 第18-19页 |
4.1.2 对偏瘫的影响 | 第19-20页 |
4.1.3 对心血的影响 | 第20页 |
4.1.4 对肺损伤的影响 | 第20页 |
4.2 银杏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 | 第20-24页 |
4.2.1 对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作用 | 第20-21页 |
4.2.2 对细胞膜的作用 | 第21页 |
4.2.3 对氧化应激的作用 | 第21-22页 |
4.2.4 对线粒体老化的作用 | 第22-23页 |
4.2.5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3-24页 |
4.2.6 基因调节作用 | 第24页 |
5.小结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6-5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1.1 实验药物 | 第36-37页 |
1.2 实验动物和细胞 | 第37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1.4 分组及给药 | 第37-38页 |
1.4.1 动物实验分组 | 第37-38页 |
1.4.2 细胞实验分组 | 第38页 |
1.5 运动能力测试 | 第38页 |
1.5.1 抗静态疲劳测试 | 第38页 |
1.5.2 负重力竭性游泳测试 | 第38页 |
1.6 行为学检测 | 第38-39页 |
1.6.1 爬杆法 | 第38-39页 |
1.6.2 跳台法 | 第39页 |
1.7 生化指标测定 | 第39页 |
1.7.1 标本制备 | 第39页 |
1.7.2 海马SOD活性、MDA含量测定 | 第39页 |
1.7.3 大脑皮质GSH-Px活性、AChE活性测定 | 第39页 |
1.8 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 第39页 |
1.8.1 PC12细胞培养 | 第39页 |
1.8.2 细胞存活率检测 | 第39页 |
1.9 统计学分析 | 第39-40页 |
2.结果 | 第40-44页 |
2.1 银杏外种皮成分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 银杏外种皮成分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41页 |
2.3 银杏外种皮成分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海马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 银杏外种皮成分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大脑皮质GSH-Px活性、AChE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2.5 GBEP及cAMP、维拉帕米对PC12细胞活力的作用 | 第43-44页 |
2.6 银杏外种皮内酯及cAMP、维拉帕米对PC12细胞活力的作用 | 第44页 |
3.讨论 | 第44-47页 |
3.1 银杏外种皮成分抗脑衰老、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 | 第45-46页 |
3.2 银杏外种皮成分抗脑衰老、增强运动能力作用机制 | 第46-47页 |
4.小结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第三部分 致谢 | 第52页 |
第四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