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32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6页 |
| ·安全生产保障理论的研究是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2-15页 |
| ·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全方位综合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 第15-16页 |
| ·安全生产保障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 ·安全系统工程 | 第17-18页 |
| ·安全经济学 | 第18-20页 |
| ·行为安全理论 | 第20-21页 |
| ·声誉管理理论 | 第21页 |
| ·博弈论 | 第21-22页 |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22-26页 |
| ·公共行政理论 | 第26页 |
| ·安全协调学原理 | 第26页 |
| ·国内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现状 | 第26-31页 |
| ·国外现状 | 第26-30页 |
| ·国内现状 | 第30-31页 |
| ·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 第31-32页 |
| 2 安全生产保障协同理论 | 第32-40页 |
| ·协同理论的概述 | 第32-34页 |
| ·安全生产保障协同理论基本内容 | 第34-37页 |
| ·国家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3 国家安全生产协同保障体系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40-50页 |
| ·人工神经元网络 | 第40-42页 |
| ·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方法 | 第42页 |
|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42-44页 |
| ·进化人工神经网络 | 第44页 |
|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进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进化神经网络模型算例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技术装备保障体系 | 第50-69页 |
| ·技术装备保障体系设计 | 第50页 |
| ·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 | 第50-55页 |
| ·国家安全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 ·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设计 | 第51-55页 |
| ·装备安全性能认证体系 | 第55-61页 |
| ·我国装备安全性能认证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7页 |
| ·装备安全性能认证体系的设计 | 第57-61页 |
| ·安全专家支持体系 | 第61页 |
|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 第61-66页 |
| ·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开展情况 | 第61-62页 |
| ·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 第62-66页 |
| ·安全评价体系及方案设计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5 信息网络体系 | 第69-78页 |
| ·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 第69-70页 |
| ·信息网络体系方案 | 第70-74页 |
| ·信息网络体系设计思想 | 第70页 |
| ·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的基本构成 | 第70页 |
| ·安全生产信息工作组织体系 | 第70-73页 |
| ·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运行机制 | 第73页 |
| ·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的保障机制 | 第73-74页 |
| ·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设计 | 第74-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6 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 第78-85页 |
| ·我国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78-79页 |
| ·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设计 | 第79-83页 |
| ·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设计思想 | 第79页 |
|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 | 第79-81页 |
| ·安全技术培训体系 | 第81-83页 |
| ·人员安全资格认证体系 | 第83页 |
| ·小结 | 第83-85页 |
| 7 应急救援体系 | 第85-97页 |
| ·应急救援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85-86页 |
| ·应急救援体系的设计 | 第86-96页 |
|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 第86-88页 |
| ·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 第88-95页 |
| ·地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 第95-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8 政策法规体系 | 第97-107页 |
|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 第97-102页 |
| ·我国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 第97-99页 |
| ·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9-100页 |
| ·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第100-102页 |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整体框架 | 第102页 |
| ·国家安全生产经济政策 | 第102-106页 |
| ·工伤保险制度 | 第102-105页 |
| ·高危行业尽快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 第105-106页 |
| ·小结 | 第106-107页 |
| 9 政府监督监察体系 | 第107-115页 |
| ·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 第107-111页 |
| ·目前安全监管体制的基本格局 | 第107-110页 |
| ·当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110-111页 |
| ·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设计的思路 | 第111-113页 |
| ·政府安全监管体系设计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5页 |
| 10 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趋势预测及对策研究 | 第115-126页 |
| ·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 第115-120页 |
| ·国内形势 | 第115-119页 |
| ·国际形势 | 第119页 |
| ·发展趋势 | 第119-120页 |
|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第120-121页 |
| ·指导思想 | 第120页 |
| ·基本方针 | 第120页 |
| ·目标 | 第120-121页 |
| ·国家安全生产发展策略选择研究 | 第121-125页 |
| ·小结 | 第125-126页 |
| 11 主要结论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2-134页 |
| 查新项目报告书 | 第134-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