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沿革 | 第11-17页 |
1.1 外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2-14页 |
1.1.1 商事登记制度的萌芽阶段 | 第12页 |
1.1.2 中世纪行会登记阶段 | 第12-13页 |
1.1.3 近现代商事登记统一立法阶段 | 第13-14页 |
1.2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5页 |
1.3 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2.1 商事登记性质的界定 | 第17-21页 |
2.2 商事登记的效力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商事登记具有设权效力 | 第21-23页 |
2.2.2 商事登记产生公信力 | 第23页 |
2.2.3 商事登记产生对抗力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境外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24-29页 |
3.1 境外立法例比较 | 第24-28页 |
3.1.1 商事登记的立法模式 | 第24页 |
3.1.2 商事登记对象的确定 | 第24-25页 |
3.1.3 商事登记的审查原则 | 第25页 |
3.1.4 商事登记机关的设置 | 第25-27页 |
3.1.5 商事登记事项的范围 | 第27-28页 |
3.2 国外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启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重构 | 第29-43页 |
4.1 我国现行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29-36页 |
4.1.1 登记制度分散 | 第29-30页 |
4.1.2 主体登记与营业登记混同 | 第30-32页 |
4.1.3 前置审批复杂 | 第32-33页 |
4.1.4 实质审查流于形式 | 第33页 |
4.1.5 登记事项设置不当 | 第33-35页 |
4.1.6 年检制度“失灵” | 第35-36页 |
4.1.7 相关制度缺位 | 第36页 |
4.2 完善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36-43页 |
4.2.1 商事登记立法的价值选择 | 第37-38页 |
4.2.2 商事登记立法的体例选择 | 第38页 |
4.2.3 具体制度的构建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承诺书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