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基于电力电子电路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12-14页 |
·不基于电力电子电路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14-22页 |
·混杂系统理论基本概要 | 第22-30页 |
·混杂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 第22-23页 |
·混杂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3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电力电子电路数学模型及故障诊断机理 | 第34-50页 |
·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等效 | 第34-35页 |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电力电子电路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机理 | 第37-40页 |
·电力电子电路期望事件的获取 | 第40-41页 |
·典型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1-49页 |
·Buck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1-45页 |
·Boost、Buck-Boost、Cuk、Sepic、Zeta、Flyback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5页 |
·Forward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5-46页 |
·单相整流桥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6-47页 |
·三相整流桥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7-48页 |
·单相逆变桥电路故障诊断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辨识 | 第50-88页 |
·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集 | 第50-52页 |
·利用开关元件信息实现拓扑辨识(辨识法1) | 第52-68页 |
·辨识法1的基本原理 | 第52页 |
·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分析 | 第52-56页 |
·应用辨识法1做典型电路拓扑辨识 | 第56-67页 |
·辨识法1的应用范围 | 第67-68页 |
·利用状态变量变化规律的多样性实现拓扑辨识(辨识法2) | 第68-77页 |
·辨识法2的基本原理 | 第68-69页 |
·最简拓扑向量的寻取 | 第69-70页 |
·关联支路判断法 | 第70-71页 |
·回路电流判断法 | 第71-74页 |
·应用辨识法2做典型电路拓扑辨识 | 第74-77页 |
·电压监测法(辨识法3) | 第77-87页 |
·辨识法3的基本原理 | 第77-78页 |
·利用节点电压法估算电路的电压特征矩阵 | 第78-79页 |
·应用辨识法3做典型电路拓扑辨识 | 第79-87页 |
·各种辨识方法的应用比较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四章 基于残差理论的电力电子电路事件辨识 | 第88-118页 |
·残差理论的基本描述 | 第88-94页 |
·残差的基本定义与要求 | 第88-89页 |
·线性定常系统的残差产生 | 第89-94页 |
·电力电子电路的残差分析 | 第94-105页 |
·基于线性切换系统残差分析的电力电子电路事件辨识 | 第94-99页 |
·事件辨识的优先级考虑 | 第99-100页 |
·利用残差向量实现事件辨识的应用举例 | 第100-105页 |
·事件辨识的鲁棒性分析 | 第105-117页 |
·鲁棒分析的必要性 | 第105-107页 |
·鲁棒性残差分析 | 第107-112页 |
·鲁棒残差分析举例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五章 基于小波理论的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 | 第118-146页 |
·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 第118-121页 |
·信号的奇异性理论 | 第121-123页 |
·电力电子电路的噪声消除及故障诊断 | 第123-131页 |
·噪声消除基本原理 | 第123-126页 |
·应用实例 | 第126-131页 |
·电力电子电路的信号奇异点检测及故障诊断 | 第131-145页 |
·基本故障诊断机理 | 第131-133页 |
·Buck电路故障诊断实例 | 第133-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8页 |
附录 | 第158-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