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9-17页 |
·双语教学的概述 | 第9-10页 |
·双语教学的内涵 | 第9页 |
·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双语教学的定义及模式 | 第10页 |
·中国双语教学的研究发展概述 | 第10-12页 |
·中国双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推进双语教学的主要措施 | 第12页 |
·双语教学网络课件概述 | 第12-13页 |
·网络课件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网络课件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双语教学网络课件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网络课件的开发概述 | 第13-15页 |
·教学设计 | 第13-14页 |
·原型开发 | 第14页 |
·正式开发 | 第14页 |
·测试评价 | 第14-15页 |
·网络课件技术基础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 | 第17-29页 |
·工程图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 | 第17-19页 |
·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第18-19页 |
·工程图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 第19页 |
·工程图学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内容的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工程图学双语教学网络课件的内容设计 | 第21-26页 |
·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26页 |
·教学目标与策略的设计 | 第26-27页 |
·网络课件内容设计的评价方式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的表达设计 | 第29-41页 |
·网络课件网页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29-32页 |
·加快网页下载速度的优化 | 第29-31页 |
·对兼容性的优化 | 第31-32页 |
·工程图学双语教学网络课件的内容表达 | 第32-40页 |
·Homepage | 第32-33页 |
·Course study | 第33-38页 |
·Experiment System | 第38-39页 |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工程圈学双语网络课件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 第41-67页 |
·三维建模教学的意义 | 第41页 |
·三维建模的方法及其技术实现 | 第41-65页 |
·Rhino与3D Max相结合建模方法及其技术实现 | 第42-52页 |
·Solidworks三维建模方法及其技术实现 | 第52-65页 |
·课件实现的其他三维建模模型图 | 第65-66页 |
·本章小节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中的虚拟实验建模技术 | 第67-81页 |
·虚拟实验平台3D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虚拟实验过程建模 | 第68页 |
·实验交互的实现 | 第68-76页 |
·静态无编程式交互 | 第69-71页 |
·动态可编程式交互 | 第71-76页 |
·虚拟实验平台效果 | 第76-80页 |
·虚拟实验系统的功效分析 | 第80页 |
·本章小节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的实现 | 第81-88页 |
·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环境 | 第81-82页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81页 |
·系统的使用环境 | 第81-82页 |
·系统的开发过程 | 第82-83页 |
·系统的开发阶段 | 第82页 |
·系统开发的分工协作 | 第82-83页 |
·课件系统的实现 | 第83-87页 |
·课程学习子系统 | 第84-86页 |
·三维建模教学子系统 | 第86-87页 |
·实验系统子系统 | 第87页 |
·友情链接 | 第87页 |
·帮助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附录 1 工程图学双语网络课件专业词汇对照表 | 第9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