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致谢 | 第6-7页 |
第一章:项目背景介绍 | 第7-8页 |
1.1 公司概况 | 第7页 |
1.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第7-8页 |
第二章:业务分析及建模 | 第8-19页 |
2.1 需求调研 | 第9-15页 |
2.1.1 综合管理科 | 第9-10页 |
2.1.2 销售科(订货部) | 第10-11页 |
2.1.3 技术科 | 第11页 |
2.1.4 储运科 | 第11-13页 |
2.1.5 合同管理科 | 第13-14页 |
2.1.6 售后服务科 | 第14页 |
2.1.7 配件销售科 | 第14-15页 |
2.1.8 办事处 | 第15页 |
2.2 现行流程分析 | 第15-16页 |
2.3 业务建模 | 第16-19页 |
第三章:系统建设与规划 | 第19-37页 |
3.1 系统建设目标 | 第19-20页 |
3.2 系统规划原则 | 第20页 |
3.3 系统规划模型 | 第20-21页 |
3.4 系统核心功能描述 | 第21-36页 |
3.4.1 基础数据管理 | 第23-24页 |
3.4.2 客户管理 | 第24页 |
3.4.3 信息管理 | 第24-26页 |
3.4.4 费用管理 | 第26-28页 |
3.4.5 合同管理 | 第28页 |
3.4.6 储运管理 | 第28-30页 |
3.4.7 账款管理 | 第30页 |
3.4.8 售后服务管理 | 第30-32页 |
3.4.9 配件管理 | 第32-34页 |
3.4.10 采购管理 | 第34页 |
3.4.11 市场营销管理 | 第34页 |
3.4.12 协作中心 | 第34-35页 |
3.4.13 报表中心 | 第35页 |
3.4.14 知识库 | 第35-36页 |
3.5 系统展望 | 第36-37页 |
3.5.1 决策分析平台 | 第36页 |
3.5.2 对外协同商务平台 | 第36-37页 |
第四章:技术方案设计 | 第37-47页 |
4.1 系统物理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4.2 系统应用结构设计 | 第38-42页 |
4.2.1 系统逻辑结构概述 | 第38-39页 |
4.2.2 三层体系结构概述 | 第39-40页 |
4.2.3 本系统的应用结构 | 第40-42页 |
4.2.4 系统配置方案 | 第42页 |
4.3 系统安全设计 | 第42-45页 |
4.3.1 安全技术体系 | 第42-44页 |
4.3.2 安全解决方案 | 第44-45页 |
4.4 硬件系统设计 | 第45-47页 |
4.4.1 设计原则 | 第45页 |
4.4.2 网络结构 | 第45-46页 |
4.4.3 服务器方案 | 第46-47页 |
第五章:效益分析与实施控制 | 第47-48页 |
5.1 管理效益分析 | 第47页 |
5.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7页 |
5.3 实施过程控制 | 第47-48页 |
5.3.1 实施步骤 | 第47页 |
5.3.2 三阶段实施策略 | 第47-48页 |
5.3.3 三步实施法 | 第48页 |
5.3.4 实施工作内容 | 第48页 |
第六章:总结 | 第48-53页 |
6. 1基于平台开发 | 第49页 |
6.2 系统功能特点 | 第49-50页 |
6.2.1 工作流引擎的采用 | 第49页 |
6.2.2 以合同为主线、以客户为中心、业务流程闭环 | 第49页 |
6.2.3 完整性、集成性 | 第49-50页 |
6.2.4 个性化 | 第50页 |
6.3 系统技术特点 | 第50页 |
6.3.1 先进性 | 第50页 |
6.3.2 数据库无关性 | 第50页 |
6.3.3 跨平台性 | 第50页 |
6.4 系统对业务的提升 | 第50-53页 |
6.4.1 集中数据管理、数据有效共享 | 第50-52页 |
6.4.2 人员协同工作 | 第52页 |
6.4.3 流程推动 | 第52页 |
6.4.4 绩效考核 | 第52页 |
6.4.5 精简步骤、提高效率 | 第52-53页 |
6.4.6 精确管理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