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基础性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2页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6-8页
 二、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8页
 三、 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第8-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实际意义第9-12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及理论基础第12-26页
 一、 创造力心理学基础第12-21页
  (一) 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进程和最新进展第12-18页
  (二) 斯腾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第18-20页
  (三) 施建农的创造性系统模型第20-21页
 二、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21-24页
  (一)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特点第22-23页
  (二) 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第23-24页
  (三) 高中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特点第24页
 三、 物理学科的特点第24-26页
第三章 高中生的物理创造力第26-36页
 一、 创造力的“人格-认知-产品系统模型”第26-29页
 二、 对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界定第29-30页
 三、 对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理解第30-33页
 四、 高中生物理创造过程的评价模型第33-36页
第四章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表现研究第36-50页
 一、 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第36-40页
 二、 在学习、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的表现第40-44页
 三、 高中生的物理创造力在物理科学方法中的表现第44-50页
第五章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测量第50-75页
 一、 测量创造力的一般方法简介第50-53页
  (一) 测验法第50-52页
  (二) 主观评定法第52页
  (三) 创造力实验法第52页
  (四) 档案袋法第52-53页
 二、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测量的系统方法第53-60页
  (一) 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几个问题第53-56页
  (二) 确定影响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最重要人格特质第56-58页
  (三) 测量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系统方法第58页
  (四) 对测量结果的检验第58-59页
  (五)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测量的系统方法的特点第59-60页
 三、 高中生物理创造力测量的具体实施第60-64页
  (一) 命题与评定第60-64页
  (二) 正式测量过程第64页
 四、 测量结果分析第64-69页
  (一) 本研究编制的高中生物理创造力测验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第64-65页
  (二) 关于测试结果的分布第65-67页
  (三) 本次测试的相关分析第67-68页
  (四) 本次测试的性别差异分析第68-69页
 五、 对测量结果的讨论第69-72页
 六、 对物理教学的建议第72-74页
 七、 本论文的不足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第78-97页
 附录1第78-80页
 附录2第80-81页
 附录3第81-83页
 附录4第83-85页
 附录5第85-86页
 附录6第86-88页
 附录7第88-90页
 附录8第90-91页
 附录9第91-93页
 附录10第93-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淡色库蚊对拟除虫菊酯击倒抗性(kdr)的分子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车辆间的安全距离报警和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