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过程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过程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假设 | 第13-14页 |
第2章 创业机会识别 | 第14-27页 |
2.1 创业机会识别途径 | 第14-18页 |
2.1.1 现有的市场机会 | 第14-16页 |
2.1.2 潜在的市场机会 | 第16页 |
2.1.3 衍生的市场机会 | 第16-18页 |
2.2 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 | 第18-25页 |
2.2.1 创业愿望是机会识别的前提 | 第18-20页 |
2.2.2 创业能力是机会识别的基础 | 第20-23页 |
2.2.3 创业环境是机会识别的关键 | 第23-25页 |
2.3 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 第25-27页 |
第3章 创业机会评价 | 第27-38页 |
3.1 机会评价指标 | 第27-30页 |
3.1.1 指标选择原则 | 第27-28页 |
3.1.2 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3.2 机会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3.2.1 定性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2.2 定量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3.3 机会评价模型 | 第33-38页 |
3.3.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33-35页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页 |
3.3.3 机会综合评价模型 | 第35-38页 |
第4章 创业机会选择 | 第38-46页 |
4.1 机会选择原则 | 第38-43页 |
4.1.1 目标相符原则 | 第38-40页 |
4.1.2 资源匹配原则 | 第40-42页 |
4.1.3 环境适应原则 | 第42-43页 |
4.2 机会选择模型 | 第43-46页 |
4.2.1 满意解决模型 | 第43-45页 |
4.2.2 隐含偏爱模型 | 第45-46页 |
第5章 长株潭创业机会实证研究 | 第46-57页 |
5.1 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5.2 样本选择 | 第47-48页 |
5.3 数据获取 | 第48-49页 |
5.4 数据分析 | 第49-55页 |
5.4.1 数据整理 | 第49页 |
5.4.2 数据分析 | 第49-55页 |
5.5 结论和讨论 | 第55-57页 |
5.5.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5.5.2 假设检验 | 第55-56页 |
5.5.3 讨论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长株潭地区中小企业创业机会与环境抽样调查问卷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