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9-25页 |
1 心理理论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9-12页 |
·心理理论的界定 | 第9-10页 |
·心理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0-12页 |
2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 第12-19页 |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心理理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 | 第15-16页 |
·心理理论测量的经典范式 | 第16-17页 |
·当前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第17-19页 |
3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19-24页 |
·有关的理论观点 | 第19-20页 |
·近期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4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 第24-25页 |
·儿童心理理论的不同方面的发展 | 第24页 |
·中国文化背景中3-6岁儿童二级心理状态认知的一般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 | 第24页 |
·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其同伴地位、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5-48页 |
研究1 3-6岁儿童心理理论不同方面的发展 | 第25-40页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2 方法 | 第25-29页 |
·被试 | 第25页 |
·研究工具 | 第25-28页 |
·施测方法与研究程序 | 第28页 |
·反应的编码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37页 |
·对心理理论任务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不同年级儿童在各任务测验问题上的成绩 | 第31-32页 |
·儿童对于二级情绪认知问题和二级错误信念问题的确认 | 第32-34页 |
·不同年龄儿童在各任务上的通过率及成绩模式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研究2 儿童心理理论与同伴地位、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40-48页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2 方法 | 第41-42页 |
·被试 | 第41页 |
·研究工具及汜分方法 | 第41页 |
·施测方法与研究程序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45页 |
·儿童心理理论、同伴地位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儿童心理理论、亲社会行为和社会偏爱之间的等级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儿童的心理理论、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影响力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4页 |
·不同同伴地位儿童的心理理论与亲社会行为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 | 第48-52页 |
1 情绪认知和信念认知的分化和联系 | 第48-49页 |
2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 第49-50页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50页 |
4 本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几点启示 | 第50-52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1 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认知测验任务 | 第57-59页 |
附录2 儿童行为量表(CBCL-教师版)中亲社会行为项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