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页 |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1页 |
·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1 油藏地球化学及油气成藏充注史研究方法概述 | 第13-30页 |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油藏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 | 第15-18页 |
·油气藏内流体非均质性、油气充注和混合作用原理 | 第15-16页 |
·油藏内高分子量化合物和焦油席成因的研究 | 第16-17页 |
·储集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 第17-18页 |
·油藏中原油的次生变化 | 第18页 |
·关键技术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关键技术 | 第18-20页 |
·样品分析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 | 第21-22页 |
·油藏流体的连通性和分隔性研究 | 第22页 |
·油气成藏史研究 | 第22-24页 |
·油藏地球化学动态监测 | 第24-26页 |
·油藏充注史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油藏注入史研究原理 | 第26-27页 |
·油藏注入史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储层运移聚集史模式 | 第27-28页 |
·原油混合机理和混合作用模式 | 第28-29页 |
·油气成藏期次与注入史研究现状与手段 | 第29-30页 |
2 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藏流体特征 | 第30-48页 |
·东濮凹陷基本地质特征 | 第30-33页 |
·地层特征 | 第30-31页 |
·构造特征 | 第31页 |
·沉积特征 | 第31-32页 |
·储层特征 | 第32-33页 |
·烃源条件 | 第33页 |
2 2桥口-白庙石油地质特征 | 第33-37页 |
·构造位置与油气分布 | 第33-34页 |
·构造与圈闭特征 | 第34-36页 |
·储层沉积及物性特征 | 第36页 |
·油气源岩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单井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恢复 | 第37-43页 |
·埋藏史恢复 | 第37-38页 |
·热史恢复 | 第38-40页 |
·主要参数 | 第40-41页 |
·计算步骤与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桥口白庙油气藏流体特征 | 第43-48页 |
·桥口地区 | 第43-45页 |
·白庙地区 | 第45-48页 |
3 源岩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源分析 | 第48-69页 |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3页 |
·天然气组份特征 | 第48-49页 |
·天然气同位素特征 | 第49-50页 |
·天然气中惰性气体同位素 | 第50-52页 |
·天然气及成因研究 | 第52-53页 |
·烃源岩、原油、油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第53-69页 |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3-60页 |
·原油、油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67页 |
·桥口白庙地区的油源分析 | 第67-69页 |
4 储集层中各相态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第69-88页 |
·基本原理 | 第69页 |
·实验流程 | 第69-70页 |
·桥口白庙地区储集层各相态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88页 |
·桥口地区储集层各相态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70-77页 |
·白庙地区储集层各相态烃地球化学特征 | 第77-88页 |
5 储层成岩作用与油气注入时间研究 | 第88-111页 |
·砂岩成岩作用自生矿物的发育特征 | 第88-93页 |
·、 成岩作用对砂岩结构的影响 | 第88页 |
·、 成岩过程中的自生矿物 | 第88-91页 |
·、 成岩阶段与自生矿物组合 | 第91-93页 |
·自生矿物K/AR同位素测年与油气注入时间 | 第93-97页 |
·方法原理 | 第93-94页 |
·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测试结果及地质解释 | 第95-97页 |
·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判定油气藏形成时期 | 第97-110页 |
·方法原理 | 第97-98页 |
·桥口白庙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与均一温度的分布特征 | 第98-106页 |
·桥口白庙单井储层埋藏史与油气充注时间 | 第106-110页 |
·桥口白庙地区油气藏形成时期分析 | 第110-111页 |
6 桥口-白庙地区油气藏充注与成藏史分析 | 第111-119页 |
·桥口地区油气藏的成藏充注过程 | 第111-115页 |
·白庙地区天然气藏及油藏的充注过程 | 第115-116页 |
·桥口-白庙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油气富集主控因数分析 | 第116-119页 |
·主要的成藏模式与类型 | 第116页 |
·油气成藏的主控因数 | 第116-119页 |
7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发表论文 | 第130-131页 |
附图版 | 第131-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