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来源与处理现状 | 第9-10页 |
|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来源与性质 | 第9页 |
|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9-10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简介 | 第10-13页 |
|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产生 | 第10-11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11页 |
| ·MBR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 ·MBR的优缺点 | 第12-13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生物脱氮原理及处理工艺概述 | 第16-21页 |
| ·传统的生物脱氮原理 | 第16-18页 |
| ·生物脱氮新发展 | 第18-21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第22-42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试验流程 | 第22-24页 |
| ·废水来源及其水质指标 | 第24页 |
| ·污泥来源及其培养驯化 | 第24页 |
|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不排泥条件下的运行特性 | 第25-32页 |
| ·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5-29页 |
| ·进水容积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9-32页 |
| ·排泥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情况 | 第32-35页 |
| ·SRT的初步确定 | 第32-33页 |
| ·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 第33-34页 |
| ·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附着生长型MBR氨氮去除效果的促进 | 第35-36页 |
| ·氮的生物转化 | 第36-38页 |
| ·膜的截留作用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特性 | 第42-54页 |
| ·微生物增殖特性 | 第42-44页 |
| ·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 第44-47页 |
| ·污泥活性的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 ·不排泥条件下污泥活性的变化 | 第45-46页 |
| ·排泥后的污泥活性 | 第46页 |
| ·投加载体MBR中的污泥活性 | 第46-47页 |
| ·微生物电镜观察 | 第47-50页 |
| ·微生物粒径分布 | 第50-51页 |
| ·胞外多聚物(ECP)的研究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膜过滤性能、污染特征及其清洗 | 第54-80页 |
| ·膜污染及影响因素概述 | 第54-56页 |
| ·操作条件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 ·膜过滤性能的表征方法 | 第56-57页 |
| ·抽停比对膜阻力上升速率的影响 | 第57页 |
| ·膜通量对膜阻力上升速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膜阻力分布 | 第58-59页 |
| ·膜污染特征 | 第59-64页 |
| ·膜污染的微观特征 | 第59-61页 |
| ·膜面污染物分析 | 第61-64页 |
| ·混合液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64-71页 |
| ·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 ·混合液过滤特性的时间变化 | 第65-66页 |
| ·混合液过滤性能与污泥浓度SS及上清液COD浓度的关系 | 第66-71页 |
| ·胞外多聚物(ECP)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71-72页 |
| ·试验方法 | 第71页 |
| ·试验结果 | 第71-72页 |
| ·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 第72-78页 |
| ·膜污染防治方法简介 | 第72-73页 |
| ·膜污染的清洗 | 第73-78页 |
| ·小结 | 第78-8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4页 |
| ·结论 | 第80-83页 |
| ·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