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叶黄酮的提取分离及降血脂作用小鼠试验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 ·沙棘资源的概述及分布特点 | 第12-13页 |
| ·沙棘属植物中天然活性物质的简介 | 第13-15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 ·三萜、甾体类化合物 | 第14页 |
| ·维生素类化合物 | 第14页 |
| ·蛋白质 | 第14-15页 |
| ·沙棘油和脂肪酸 | 第15页 |
| ·酚类及有机酸类 | 第15页 |
| ·糖类和其它成分 | 第15页 |
| ·沙棘叶中黄酮类物质的药用价值 | 第15-18页 |
| ·抗氧化,延迟衰老 | 第16页 |
| ·杀菌及止痛的作用 | 第16页 |
| ·对免疫系统的功效 | 第16-17页 |
| ·调节血脂 | 第17页 |
| ·抗肿瘤、抗癌 | 第17页 |
| ·对脏器官和血液系统的作用 | 第17-18页 |
| ·沙棘叶总黄酮其他功能 | 第18页 |
| ·沙棘资源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应用于环境保护 | 第18页 |
| ·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 | 第18-19页 |
| ·应用于日用化工 | 第19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9-21页 |
| ·沙棘总黄酮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沙棘总黄酮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叶总黄酮的研究 | 第22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沙棘叶总黄酮的研究 | 第22页 |
| ·沙棘叶总黄酮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叶总黄酮的研究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24-29页 |
| ·沙棘叶的预处理 | 第24页 |
| ·沙棘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4-26页 |
| ·沙棘总黄酮提取工艺流程 | 第26页 |
| ·最佳提取溶剂的确定 | 第26-27页 |
| ·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7页 |
| ·单因素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提取条件优化 | 第29-35页 |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工艺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大孔树脂分离沙棘叶总黄酮的研究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6-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试验设备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41页 |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37页 |
| ·大孔树脂分离沙棘叶总黄酮的工艺流程 | 第37-38页 |
| ·使用吸附树脂装柱的步骤 | 第38页 |
| ·大孔树脂的初步筛选 | 第38页 |
|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 | 第38-4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大孔树脂吸附的静态试验结果 | 第41-44页 |
| ·大孔树脂吸附的动态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 ·大孔树脂分离沙棘叶总黄酮的 HPLC 分析结果 | 第46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沙棘叶总黄酮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 第47-57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沙棘叶总黄酮降血脂作用机理 | 第47-48页 |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 ·试验仪器 | 第48页 |
| ·试验动物 | 第48-49页 |
| ·实验小鼠的饲料 | 第49页 |
| ·剂量选择 | 第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49-52页 |
| ·高血脂模型小鼠的制备及处理 | 第49页 |
| ·指标测定的方法 | 第49页 |
| ·对试验小鼠体重的称量 | 第49页 |
| ·沙棘叶中的黄酮提取物对试验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高血脂模型小鼠造模的预实验 | 第50-51页 |
| ·沙棘叶总黄酮对小鼠健康影响研究 | 第51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 ·高血脂小鼠造模的预试验 | 第52页 |
| ·沙棘叶总黄酮对试验小鼠的体重及血脂指标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沙棘叶总黄酮对小鼠健康影响研究 | 第54-56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创新点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图 | 第63-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