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酒精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抑制作用 | 第16-17页 |
·酵母菌耐酒精机制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细胞膜脂类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18-21页 |
·线粒体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海藻糖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热冲击蛋白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质膜ATP酶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菌体耐酒精性能的遗传背景 | 第25页 |
·酵母菌耐酒精机制研究发展水平及潜在问题 | 第25-26页 |
·论文研究思路的确立和意义 | 第26-28页 |
·细胞膜蛋白质组分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7页 |
·细胞膜稳定性在菌体耐酒精中的作用 | 第27页 |
·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对质膜ATP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关系 | 第27页 |
·金属离子(如Mg~(2+)和Ca~(2+))影响菌体耐酒精性能的作用机制 | 第27-28页 |
·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特殊机制研究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0页 |
第二章 细胞膜氨基酸组成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与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关系 | 第40-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菌种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41页 |
·融合株SPSC絮凝颗粒的形成 | 第41页 |
·酒精浓度的测定 | 第41页 |
·菌体耐酒精性能的测定 | 第41页 |
·细胞膜的分离提取 | 第41页 |
·细胞膜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 第41-42页 |
·细胞膜流动性的测定 | 第42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三种氨基酸对菌体生长的耐酒精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三种氨基酸对菌体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存活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培养于添加三种氨基酸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氨基酸组成的变化 | 第44页 |
·培养于添加三种氨基酸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外源脂肪酸对酒精诱导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关系 | 第50-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菌种 | 第51页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51页 |
·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菌体存活率的测定 | 第51页 |
·胞外核苷酸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的测定 | 第51-52页 |
·细胞膜的分离提取 | 第52页 |
·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第52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细胞膜富含棕榈酸、亚油酸或亚麻酸的菌体耐酒精能力的比较研究 | 第52-56页 |
·生长于添加不同脂肪酸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 第52-53页 |
·生长于添加不同脂肪酸条件下的菌体耐酒精能力的差异 | 第53-54页 |
·生长于添加不同脂肪酸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差异 | 第54-56页 |
·外源脂肪酸对酒精诱导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菌体耐酒精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56-63页 |
·生长于同时添加脂肪酸和酒精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 第57-58页 |
·生长于同时添加脂肪酸和酒精条件下的菌体耐酒精能力的变化 | 第58-60页 |
·生长于同时添加脂肪酸和酒精条件下的菌体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第四章 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对质膜ATP酶响应酒精刺激的影响及其与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关系 | 第68-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菌种 | 第69页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69页 |
·质膜ATP酶活力的测定 | 第69-70页 |
·细胞膜的分离提取 | 第69页 |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69-70页 |
·钒酸钠对酶的抑制作用 | 第70页 |
·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 | 第70页 |
·K_m和V_(max)的测定 | 第70页 |
·酒精在体外条件下对质膜ATP酶活力的影响测定 | 第70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影响菌体生长的耐酒精性能 | 第70-71页 |
·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影响质膜ATP酶对酒精体内激活的敏感性 | 第71-73页 |
·激活态和基态质膜ATP酶性质的比较 | 第73-76页 |
·酒精对质膜ATP酶的体外抑制现象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五章 Mg~(2+)提高菌体耐酒精性能的机制 | 第81-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菌种 | 第81页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81页 |
·生长的耐酒精能力的测定 | 第81-82页 |
·发酵的耐酒精能力的测定 | 第82页 |
·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菌体存活率的测定 | 第82页 |
·胞外核苷酸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的测定 | 第82-83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6页 |
·Mg~(2+)对菌体生长的耐酒精能力的影响 | 第84页 |
·Mg~(2+)对菌体发酵的耐酒精能力的影响 | 第84页 |
·Mg~(2+)对菌体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存活率的影响 | 第84页 |
·Mg~(2+)对菌体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胞外核苷酸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的影响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Mg~(2+)和Ca~(2+)对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比较 | 第89-9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菌种 | 第89页 |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89页 |
·生长的耐酒精能力的测定 | 第89页 |
·发酵的耐酒精能力的测定 | 第89-90页 |
·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菌体存活率的测定 | 第90页 |
·胞外核苷酸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的测定 | 第90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4页 |
·Mg~(2+)和Ca~(2+)对菌体生长和发酵的耐酒精能力的影响比较 | 第90-92页 |
·Mg~(2+)和Ca~(2+)对菌体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存活率的影响比较 | 第92-93页 |
·Mg~(2+)和Ca~(2+)对菌体在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胞外核苷酸浓度和细胞膜透性系数(P′)的影响比较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第七章 絮凝特性与菌体耐酒精性能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 第96-10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99页 |
·菌种 | 第97页 |
·培养基 | 第97页 |
·培养方法 | 第97页 |
·高浓度酒精冲击下菌体存活率的测定 | 第97-98页 |
·细胞膜的分离提取和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第98页 |
·细胞膜透性系数的测定 | 第98页 |
·质膜ATP酶活力的测定 | 第98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98-99页 |
·结果 | 第99-101页 |
·融合株SPSC与两亲本耐酒精能力的比较 | 第99页 |
·融合株SPSC与两亲本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 第99-100页 |
·融合株SPSC和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二者的游离菌体与酿酒酵母变异株在耐酒精能力和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方面的比较 | 第100页 |
·融合株SPSC耐酒精能力高于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的原因 | 第100-101页 |
·讨论 | 第101-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3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创新点 | 第110页 |
·展望 | 第110-113页 |
在学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