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正文 | 第8-59页 |
第一章 新感觉派与作为母体的都市上海 | 第8-16页 |
一 作为商业化都市的上海 | 第8-10页 |
二 新的都市景观的形成 | 第10-12页 |
三 西方娱乐方式的出现 | 第12-13页 |
四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繁荣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都市巡礼者与对现代性的追求 | 第16-24页 |
一 作为景观而存在的都市和在两难中徘徊的都市巡礼者 | 第16-17页 |
二 被选定为都市标志的新女性 | 第17-24页 |
第三章 电影艺术技巧与新感觉派小说 | 第24-32页 |
一 蒙太奇与小说结构空间化 | 第25-27页 |
二 镜头运动与节奏叙述 | 第27-29页 |
三 对视听效果的关注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新感觉派文学观念梳理 | 第32-45页 |
一 对时代性征的敏感和观照:文艺是时代的反映 | 第32-34页 |
二 新感觉派的文学价值观:对文学启蒙地位的怀疑和对本位价值观的坚持 | 第34-37页 |
三 新感觉派文学与“大众” | 第37-40页 |
四 原因探究:新市民崛起与文学的商业化 | 第40-45页 |
第五章 泛现代主义:接受与实践 | 第45-59页 |
一 泛现代主义特征与西方现代主义 | 第45-49页 |
二 接受中的变形与断裂 | 第49-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