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选题意义第13-15页
     ·理论意义第13-14页
     ·现实意义第14-15页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现实文化语境第18-38页
   ·全球化与转型期的双重文化语境第18-30页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语境变迁第18-26页
     ·中国转型期文化语境第26-30页
   ·大众话语权的确立与日常生活的合法化第30-33页
     ·媒介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大众话语权成为可能第30-31页
     ·消费文化促使大众日常生活合法化第31-33页
   ·消费文化与审美的普遍化第33-35页
     ·审美普遍化的表现第33-34页
     ·审美普遍化的特征第34-35页
   ·中西方民族语境差异第35-38页
     ·中西方消费文化形态的差异表现第35-36页
     ·中西方民族语境的差异根源第36-38页
2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学术资源第38-51页
   ·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理论第38-44页
     ·哲学视域下对日常生活的批判第38-41页
     ·审美视域下对日常生活的重识第41-44页
   ·国内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第44-51页
     ·论争概观第44-46页
     ·论争的理论内涵第46-48页
     ·论争指向的深层话语空间第48-51页
3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文学表征第51-97页
   ·日常化话语空间的建构第52-76页
     ·诗歌向日常语言的回归第52-58页
     ·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生活之于生存的意义的发现第58-61页
     ·新生代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第61-65页
     ·90 年代城市女性写作中的审美理想第65-74页
     ·《妇女闲聊录》:“个人化”写作向群体日常化的转向第74-76页
   ·宏大历史与历史深度的消失第76-82页
     ·在碎片的缝补中,实现向“小历史”观念的转向第76-78页
     ·对经典历史的重写,从神化向日常化的复归第78-80页
     ·历史感的消失与对当下的言说第80-82页
   ·经典形象的世俗化与语言的狂欢化第82-88页
     ·历史人物的世俗化第83页
     ·英雄形象的平民化第83-84页
     ·知识分子形象的民间化第84-86页
     ·文本修辞的游戏化及语言的狂欢化第86-88页
   ·日常化话语空间对人性与生存状态的展演第88-97页
     ·物化现实与崇高理想的冲突第88-90页
     ·精神虚无与身体狂欢的交融第90-92页
     ·工具理性与感性心灵的抵牾第92-94页
     ·虚拟空间与真实人生的错位第94-97页
4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与审美内涵的弱化第97-115页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第97-106页
     ·话语言说的合法性及话语权的建立第97-101页
     ·话语所指向的权力关系第101-103页
     ·话语主体民间化对权力关系的规避第103-105页
     ·世俗化取向、消费观念与审美化的缠绕第105-106页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审美内涵的弱化第106-115页
     ·日常生活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话语弊端第106-112页
     ·话语言说本身的局限第112-115页
5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反思第115-130页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的意义第115-123页
     ·对传统文艺学学科边界的拓展第115-118页
     ·对建构新的美学原则的启示第118-120页
     ·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日常化维度第120-123页
   ·“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所引发的审美思考第123-130页
     ·关于审美的伦理价值思考第123-125页
     ·关于审美理性和审美独立的思考第125-126页
     ·关于审美化生存、审美诗意性的思考第126-130页
结束语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