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道家论文--庄子(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论文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28页
   ·题解第11-19页
     ·审美体验的本质第11-13页
     ·中国古代审美体验思想第13-14页
     ·庄子审美体验思想第14-18页
     ·研讨的基础第18-19页
   ·文献综述第19-26页
     ·《庄子》著述文本的录存和流传第19-20页
     ·各时期研究著述一览第20-25页
     ·《庄子》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6页
   ·创新之处第26-28页
1 "至人"、"神人"、"圣人"——审美体验的主体第28-49页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与内涵第28-38页
     ·"至人"、"神人"、"圣人"的形象第28-30页
     ·"至人"、"神人"、"圣人"的内涵第30-38页
   ·"至人"、"神人"、"圣人"的美学外延第38-49页
     ·无情而任自然第38-41页
     ·无用而有大用第41-49页
2 "齐物"——审美体验的对象第49-81页
   ·"以天为量"——"齐物"的理论前提第49-54页
     ·"道"与"物"第50-52页
     ·"人"与"物"第52-54页
   ·"以物为量"——"齐物"的审美内涵第54-81页
     ·天地大美第55-57页
     ·法天贵真第57-77页
     ·美丑互化第77-81页
3 "心斋"——审美体验的方法第81-92页
   ·心斋的"虚"第82-85页
     ·虚与浑沌第82-84页
     ·虚与气第84-85页
   ·心斋的"静"第85-87页
     ·静是体道的前提第85-86页
     ·静意味着"休心息智"第86-87页
   ·心斋的"明"第87-92页
     ·"明"与"知"第88-89页
     ·"明"与"冥"第89-91页
     ·"明"的本质第91-92页
4 "坐忘"——审美体验的过程第92-123页
   ·"坐忘"的内涵第92-112页
     ·"堕肢体"第93-107页
     ·"黜聪明"第107-112页
   ·"坐忘"的过程第112-123页
     ·"守"第113-115页
     ·"外"第115-117页
     ·"朝彻"第117-118页
     ·"见独"第118-120页
     ·"撄宁"第120-123页
5 "物化"——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第123-147页
   ·会通物我的"气化"——物化的本质和桥梁第124-127页
     ·"通天下一气耳"第124-125页
     ·"纯气之守"第125-126页
     ·"听之以气"第126-127页
   ·"物化"思想的三重内涵第127-147页
     ·万物皆化第127-131页
     ·"外化而内不化"第131-133页
     ·"指与物化"第133-147页
结束语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4页
附录第154-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
下一篇: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