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2页 |
·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西方对就业的理论研究 | 第12-17页 |
·我国对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办法 | 第20-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0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影响就业因素的理论综述 | 第22-32页 |
·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 | 第22-24页 |
·就业与失业 | 第22页 |
·就业率和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 第22-23页 |
·充分就业 | 第23-24页 |
·影响就业因素的理论综述 | 第24-32页 |
·经济增长与就业 | 第24-25页 |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 第25-26页 |
·就业制度与就业 | 第26-27页 |
·社会保障机制与就业 | 第27-28页 |
·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 第28-29页 |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 第29-30页 |
·发展中小企业与就业 | 第30页 |
·教育与就业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益阳就业现状分析 | 第32-42页 |
·益阳市市情介绍 | 第32-33页 |
·益阳市就业现状 | 第33-42页 |
·全市劳动力就业状况 | 第33-34页 |
·就业特点 | 第34-42页 |
第四章 益阳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2-53页 |
·就业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失业率与隐性失业均高 | 第42页 |
·结构性矛盾存在 | 第42-44页 |
·就业环境不佳 | 第44-46页 |
·劳务输出存在不足 | 第46-47页 |
·城乡就业一体化仍有差距 | 第47页 |
·我市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 第47-49页 |
·退化劳动力素质,浪费劳动力资源 | 第47页 |
·拉大收入差距,加剧贫富分化 | 第47-48页 |
·有碍改革深化,危及社会稳定 | 第48页 |
·企业用工不稳,影响经济发展 | 第48-49页 |
·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9-53页 |
·观念性因素 | 第49-50页 |
·历史性原因 | 第50页 |
·发展性原因 | 第50-51页 |
·供求匹配原因 | 第51页 |
·机制性因素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益阳市扩大就业的对策与思路 | 第53-74页 |
·切实转变观念,坚持就业优先理念 | 第53-55页 |
·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 | 第53-54页 |
·牢固树立劳动者自主择业的观念 | 第54-55页 |
·牢固树立市场调节就业的观念 | 第55页 |
·努力畅通渠道,拓宽就业信息 | 第55-57页 |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 第55-56页 |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 | 第56页 |
·强化免费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 | 第56页 |
·强化免费就业服务 | 第56页 |
·进一步加强宣传 | 第56-57页 |
·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公平竞争就业机制 | 第57-59页 |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 | 第57页 |
·统一就业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依法规范劳动管理 | 第58-59页 |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就业总量 | 第59-68页 |
·要抓住益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 第59-61页 |
·要尽快实现经济赶超 | 第61-68页 |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 第68-71页 |
·建立灵活有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 | 第69-70页 |
·围绕订单抓培训 | 第70-71页 |
·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就业质量 | 第71-74页 |
·加快建立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的联动机制 | 第72页 |
·分类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 | 第72页 |
·启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 第72-74页 |
第六章 实证材料:以赫山区七里桥村为例关于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的探讨 | 第74-78页 |
·七里桥村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 | 第74-75页 |
·征地情况 | 第74页 |
·关于被征地农民的状况调查 | 第74-75页 |
·相关部门对就业的探索 | 第75-76页 |
·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 第76-78页 |
·改变征用模式 | 第76页 |
·帮助充分就业 | 第76-77页 |
·构筑社保体系 | 第77-78页 |
结束语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