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工程车自动检测/代用仪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智能检测仪器概述 | 第10-13页 |
·检测系统的发展 | 第10-11页 |
·智能检测仪器 | 第11-12页 |
·智能检测仪器在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12页 |
·我国智能检测仪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研制目标 | 第13-14页 |
·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3-14页 |
·研制目标 | 第14页 |
·论文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工程车智能检测仪方案论证 | 第15-22页 |
·工程车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介 | 第16-18页 |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系统 | 第16页 |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系统 | 第16-18页 |
·检测仪设计方案论证 | 第18-20页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 第19页 |
·单片机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结合 | 第19-20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步骤 | 第20-22页 |
第3章 检测仪的硬件结构 | 第22-40页 |
·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 第23-35页 |
·信号处理模块 | 第24-28页 |
·信号采集模块 | 第28-32页 |
·信号显示模块 | 第32-35页 |
·检测仪的工作面板 | 第35-37页 |
·液晶显示屏 | 第35页 |
·检测面板 | 第35-37页 |
·代用面板 | 第37页 |
·系统的电源设计 | 第37-39页 |
·精密电压基准 | 第37-38页 |
·电源变换器 | 第38-39页 |
·智能检测仪外形图 | 第39-40页 |
第4章 检测仪的软件结构 | 第40-54页 |
·检测仪的操作软件 | 第41-49页 |
·操作软件的具体实现 | 第41-42页 |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键盘输入模块设计 | 第43-45页 |
·对各通道的采样 | 第45-49页 |
·系统的CPLD 软件 | 第49-51页 |
·MAX+plus II 概述和特点 | 第49页 |
·本系统的CPLD 软件 | 第49-51页 |
·软件系统对故障的诊断 | 第51-54页 |
·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几种常用方法 | 第51-52页 |
·本检测仪所使用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52-54页 |
第5章 电路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 | 第54-61页 |
·干扰来源 | 第54-55页 |
·接口电路的干扰 | 第54页 |
·电路板的干扰 | 第54-55页 |
·元器件造成的干扰 | 第55页 |
·硬件抗干扰电路 | 第55-59页 |
·光耦隔离法抗干扰 | 第55-56页 |
·接地技术法抗干扰 | 第56-57页 |
·硬件看门狗技术 | 第57-59页 |
·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59页 |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要求 | 第59-61页 |
第6章 调试与试用 | 第61-63页 |
·实验室调试阶段 | 第61-62页 |
·基础电路调试 | 第61页 |
·检测仪单机功能调试阶段 | 第61-62页 |
·模拟联合调试 | 第62页 |
·现场调试阶段 | 第62-63页 |
·检测仪与工程车联合调试 | 第62页 |
·拷机 | 第62-6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本系统的总结 | 第63-64页 |
·大量运用成熟技术 | 第63页 |
·突出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