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路由技术概述 | 第15-2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15-20页 |
·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6-17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参考模型 | 第19-2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概述 | 第20-23页 |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因 | 第2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特点 | 第21-22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性能评价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现有路由协议分析 | 第24-37页 |
·平面路由协议 | 第24-29页 |
·Flooding和 Gossiping | 第24-25页 |
·MTE协议 | 第25-26页 |
·SAR协议 | 第26页 |
·SPIN协议 | 第26-28页 |
·Direct Diffusion协议 | 第28-29页 |
·分簇路由协议 | 第29-32页 |
·LEACH协议 | 第29页 |
·TEEN协议 | 第29-30页 |
·PEGASIS协议 | 第30-31页 |
·HEED协议 | 第31-32页 |
·EECS协议 | 第32页 |
·路由协议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32-35页 |
·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路由协议性能比较 | 第34-35页 |
·分簇结构的优势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经典LEACH协议的研究 | 第37-53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 | 第37-38页 |
·LEACH协议研究 | 第38-42页 |
·LEACH协议的网络模型 | 第38-39页 |
·LEACH协议算法分析 | 第39-42页 |
·LEACH协议性能分析 | 第42-46页 |
·LEACH协议的网络生命周期和能量消耗 | 第42页 |
·簇头概率对LEACH协议网络生命周期和能耗的影响 | 第42-44页 |
·最优簇头数目的选取 | 第44-46页 |
·基于OPNET的LEACH协议仿真建模 | 第46-52页 |
·包格式定义 | 第47-48页 |
·进程模型 | 第48-49页 |
·节点模型 | 第49-50页 |
·网络模型 | 第50页 |
·仿真实验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半径自适应成簇多跳路由算法的设计 | 第53-67页 |
·LEACH算法的问题分析 | 第53-56页 |
·簇头随机选择机制问题分析 | 第53-54页 |
·簇间单跳通信问题 | 第54-56页 |
·半径自适应成簇多跳路由算法 | 第56-61页 |
·簇头节点的选举与簇类的形成 | 第57-59页 |
·簇头节点间多跳路径的形成 | 第59-60页 |
·RAMCH算法收敛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61-66页 |
·RACMH性能仿真实验 | 第61-63页 |
·RACMH与LEACH的比较实验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