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P2P-SIP的自适应网络电话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课题背景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0-11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P2P技术与SIP协议概述第12-30页
   ·P2P技术综述第12-19页
     ·P2P的定义第12-13页
     ·P2P的特点和分类第13-14页
     ·P2P的网络拓扑研究现状第14-16页
     ·基于DHT的Chord算法第16-19页
   ·SIP协议概述第19-26页
     ·功能及特点第19-20页
     ·SIP网络架构第20-23页
     ·SIP协议结构第23-24页
     ·SIP消息格式第24-26页
   ·SIP与P2P的结合第26-29页
     ·SIP通信系统的不足之处第26-27页
     ·P2P系统架构的不足之处第27-28页
     ·SIP与P2P的结合需求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P2P-SIP模型分析和新方案第30-41页
   ·P2P-SIP的结合模式第30-32页
     ·SIP using P2P第30-31页
     ·P2P over SIP第31-32页
   ·SIPPEER模型分析及其不足第32-35页
     ·SIPPEER系统架构第32-33页
     ·SIPPEER实现机制第33-34页
     ·SIPPEER系统的不足之处第34-35页
   ·SOSIMPLE模型分析及其不足第35-38页
     ·SOSIMPLE系统架构第35-36页
     ·SOSIMPLE实现机制第36-38页
     ·SOSIMPLE系统的不足之处第38页
   ·改进的P2P-SIP自适应网络电话系统模型第38-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P2P-SIP自适应网络电话系统的模型研究第41-70页
   ·系统整体架构研究第41-47页
     ·系统的设计目标第41页
     ·系统的功能模块第41-43页
     ·系统的类设计第43-44页
     ·系统的消息语法第44-47页
   ·子模块的研究和改进第47-58页
     ·用户接口模块第47-48页
     ·节点发现模块第48-49页
     ·用户定位模块第49-50页
     ·DHT模块第50-53页
     ·SIP模块第53-56页
     ·NAT/FW穿越模块第56-58页
     ·语音模块和RTP/RTCP模块第58页
   ·节点注册消息的处理第58-63页
     ·节点加入第58-61页
     ·节点正常退出第61-63页
     ·节点异常离开第63页
     ·请求失败的处理第63页
   ·用户注册消息的处理第63-67页
     ·用户加入第63-66页
     ·节点正常离开时用户注册信息的处理第66-67页
     ·节点失效后用户注册信息的处理第67页
     ·用户注册信息的刷新第67页
   ·会话建立和消息代理第67-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基于P2P-SIP的自适应网络电话系统的仿真和测试第70-77页
   ·系统测试环境介绍第70-73页
     ·软件实现第70-72页
     ·系统配置第72页
     ·搭建测试平台第72-73页
   ·系统仿真与测试第73-75页
     ·测试方案第73-74页
     ·测试结果第74-75页
   ·系统性能分析第75-76页
     ·理论分析第75页
     ·实验分析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8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77页
   ·展望及后续工作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总线管理功能的MVB四类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性成簇路由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