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幸福课程初探--基于潍坊某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二) 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幸福课程的内涵界定 | 第17-23页 |
一、关于幸福 | 第17-20页 |
二、关于课程 | 第20-21页 |
三、幸福课程的内涵界定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幸福课程设计 | 第23-35页 |
一、幸福课程目标的设定 | 第23-30页 |
(一) 初步设定实验性课程目标 | 第23-26页 |
(二) 确定优先的课程目标 | 第26-27页 |
(三) 课程目标排序 | 第27-30页 |
二、幸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第30-35页 |
(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30-32页 |
(二) 课程内容的组织 | 第32-35页 |
第三部分 关于幸福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 第35-39页 |
一、教师的选择 | 第35-36页 |
二、教学原则 | 第36-37页 |
三、教学模式 | 第37页 |
四、教学评价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1 综合幸福问卷 | 第44-47页 |
附录2 幸福课程教学计划 | 第47-48页 |
附录3 幸福课程教学大纲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