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步骤 | 第8-9页 |
3 主要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一章 相关领域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压力的定义综述 | 第10-11页 |
·压力的反应学说 | 第10页 |
·压力的刺激学说 | 第10-11页 |
·“刺激—反应”学说 | 第11页 |
·工作压力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 | 第11-12页 |
·工作需求—控制模式 | 第12页 |
·工作压力的交互理论 | 第12页 |
·工作压力源的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压力反应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本文对于压力的定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研究单位概况 | 第15页 |
·被试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 | 第15-16页 |
·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方差分析 | 第16页 |
·因子分析 | 第16-17页 |
·相关分析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19页 |
·对个体差异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假设 | 第17页 |
·对企业管理中能够影响积极压力反应的其它因素的假设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关于压力积极反应存在性的分析 | 第19-44页 |
·积极压力管理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 第19-20页 |
·积极压力定义 | 第19页 |
·积极压力的产生条件 | 第19-20页 |
·对积极压力反应存在性的分析 | 第20-22页 |
·对积极压力反应分析结果讨论 | 第22-24页 |
·对积极压力反应个体差异性的方差分析 | 第24-41页 |
·性别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24-27页 |
·年龄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27-31页 |
·工龄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1-34页 |
·职务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4-37页 |
·学历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7-40页 |
·个体差异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分析总结 | 第40-41页 |
·积极压力反应的内部关系 | 第41-44页 |
·身体积极压力反应与认知积极压力反应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身体积极压力反应与行为积极压力反应之间的关系 | 第42页 |
·认知积极压力反应与行为积极压力反应之间的关系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对积极压力源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44-58页 |
·心理契约与积极压力反应的关系 | 第44-53页 |
·心理契约的理论综述 | 第44-46页 |
·心理契约与积极压力反应的关系假设 | 第46页 |
·心理契约与积极压力反应的关系研究 | 第46-51页 |
·心理契约与积极压力反应关系的讨论 | 第51-53页 |
·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积极压力反应的关系 | 第53-58页 |
·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综述 | 第53-54页 |
·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积极压力反应的关系假设 | 第54-55页 |
·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积极压力反应关系的研究 | 第55-57页 |
·积极组织行为学与积极压力反应关系讨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1页 |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58页 |
·对个体差异对积极压力反应影响的假设 | 第58页 |
·对企业管理中能够影响积极压力反应的其它因素的假设 | 第58页 |
·本文结论 | 第58-59页 |
·本文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59-61页 |
·再测信度的检验不足 | 第59页 |
·问卷指标的代表程度 | 第59-60页 |
·相关性结论的模糊性 | 第60页 |
·影响积极压力反应的研究因素探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65-66页 |
附录(内部资料)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