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效新书拳经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藉武籍典藏丰硕探考《纪效新书》拳经 | 第11-12页 |
二、重新启动打破门户之见的武艺之源 | 第12-13页 |
三、探究全方位技击拳法出台之捷要 | 第13页 |
四、小结 | 第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7页 |
一、《纪效新书》拳经多本鱼鲁不分有校勘之必要性 | 第14页 |
二、《纪效新书》拳势诀句读难断有明确句读之必要 | 第14-15页 |
三、群览武籍训诂《纪效新书》拳势诀今释拳法 | 第15页 |
四、探讨“势势相承”之义 | 第15-16页 |
五、探讨《纪效新书》拳经对后世武术的影响 | 第16页 |
六、小结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89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 第18-25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二、研究发展趋向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成书年代与内容考 | 第25-30页 |
一、《纪效新书》的成书年代考 | 第25-28页 |
二、《纪效新书》初成书卷数考 | 第28-30页 |
三、本节小结 | 第30页 |
第三节 明代与《纪效新书》拳经相关武籍探讨 | 第30-63页 |
一、唐顺之《武编》 | 第30-34页 |
二、何良臣《阵纪》 | 第34-37页 |
三、郑若曾《江南经略》 | 第37-38页 |
四、赵光裕《新镌武经标题正义注释》 | 第38-44页 |
五、程子頣《武备要略》 | 第44-63页 |
六、本节小结 | 第63页 |
第四节 清初与《纪效新书》拳经相关武籍探讨 | 第63-79页 |
一、黄百家《内家拳法》 | 第64-71页 |
二、张孔昭《拳帖》 | 第71-79页 |
三、本节小结 | 第79页 |
第五节 武术古籍校勘与训诂 | 第79-88页 |
一、武术古籍 | 第80-82页 |
二、武术古籍校勘 | 第82-87页 |
三、武术古籍训诂 | 第87页 |
四、本节小结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89-101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89-96页 |
一、校勘学法 | 第89页 |
二、音韵学法 | 第89-92页 |
三、诗学法 | 第92-93页 |
四、训诂学法 | 第93-95页 |
五、文献资料法 | 第95页 |
六、实地考查法 | 第95-96页 |
七、比较分析法 | 第96页 |
八、武术学理动作分析法 | 第96页 |
九、专家访谈法 | 第96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范围与研究限制 | 第96-97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96页 |
二、研究限制 | 第96-97页 |
第三节 名词解释 | 第97-98页 |
一、名词解释 | 第97-98页 |
第四节 研究假设 | 第98-99页 |
第五节 研究新点与难点 | 第99-101页 |
一、研究创新点 | 第99页 |
二、研究难点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101-203页 |
第一节 《纪效新书》版本考 | 第101-116页 |
一、底本考 | 第101-107页 |
二、辅本考 | 第107-114页 |
三、参考本考 | 第114-115页 |
四、本节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拳经考 | 第116-137页 |
一、拳经主文考 | 第116-121页 |
二、拳势诀考 | 第121-124页 |
三、拳势图考 | 第124-136页 |
四、本节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三节 句读《纪效新书》拳经拳势诀 | 第137-155页 |
一、拳势诀能以诗歌形式句读之立论 | 第137-144页 |
二、拳势诀押韵分析 | 第144-150页 |
三、句读拳势诀 | 第150-154页 |
四、本节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四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分析 | 第155-201页 |
一、拳势诀分析之原则 | 第155页 |
二、拳势诀分析 | 第155-200页 |
三、本节小结 | 第200-201页 |
本章小结 | 第201-203页 |
第五章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203-234页 |
第一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分类 | 第203-208页 |
一、依拳经妙、猛、快、柔分类拳经拳势 | 第203-205页 |
二、依应敌接手攻进打法分类拳经拳势 | 第205-206页 |
三、依敌来拳势分类拳经拳势 | 第206-207页 |
四、依长拳短打分类拳经拳势 | 第207-208页 |
五、本节小结 | 第208页 |
第二节 《纪效新书》拳经拳势攻防分析 | 第208-218页 |
一、拳经拳势身、手、腿、步、法特点 | 第208-213页 |
二、拳经拳势攻防特点 | 第213-216页 |
三、拳经拳势攻防的核心理论 | 第216-218页 |
四、本节小结 | 第218页 |
第三节 《纪效新书》拳经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影响 | 第218-231页 |
一、《纪效新书》拳经对明末武术发展的影响 | 第219-223页 |
二、《纪效新书》拳经对清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 第223-226页 |
三、《纪效新书》拳经对民国时期武术发展的影响 | 第226-228页 |
四、《纪效新书》拳经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 第228-230页 |
五、本节小结 | 第230-231页 |
第四节 研究假设之检定 | 第231-232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23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234-237页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234-235页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235-236页 |
第三节 建议 | 第236-237页 |
致谢 | 第237-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238-244页 |
附录 | 第244-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