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 1 前言 | 第13-15页 |
| 2 综述 | 第15-34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4-40页 |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 ·测试仪器 | 第34页 |
| ·测试内容 | 第34-37页 |
| ·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40-66页 |
| ·动态平衡能力指数与本体感觉、肌力和肌电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 ·动态平衡能力 | 第41-43页 |
| ·睁眼状态下动态平衡能力 | 第41-42页 |
| ·闭眼状态下动态平衡能力 | 第42-43页 |
| ·肌肉力量 | 第43-49页 |
| ·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 | 第43-44页 |
| ·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 | 第44-45页 |
| ·膝关节伸膝肌肉力量 | 第45-46页 |
| ·膝关节屈膝肌肉力量 | 第46-47页 |
| ·腹部肌肉力量 | 第47-48页 |
| ·背部肌肉力量 | 第48-49页 |
| ·本体感觉 | 第49-50页 |
| ·前庭功能 | 第50-54页 |
| ·睁眼状态下胫前肌肌电变化 | 第50-51页 |
| ·睁眼状态下腓肠肌肌电变化 | 第51-52页 |
| ·闭眼状态下胫前肌肌电变化 | 第52-53页 |
| ·闭眼状态下腓肠肌肌电变化 | 第53-54页 |
| ·中枢神经系统 | 第54-66页 |
| ·安静时二级运动员组不同脑区 EEG 的总功率变化 | 第54-55页 |
| ·安静时健将级运动员组不同脑区 EEG 的总功率变化 | 第55-56页 |
| ·安静时健将和二级运动员相对应脑区 EEG 总功率比较 | 第56-58页 |
| ·表象时二级运动员组不同脑区 EEG 的总功率变化 | 第58-59页 |
| ·表象时健将级运动员组不同脑区 EEG 的总功率变化 | 第59-60页 |
| ·表象时健将和二级运动员相对应脑区 EEG 总功率比较 | 第60-62页 |
| ·不同状态下二级运动员组顶区和枕区α指数相对指标 | 第62-63页 |
| ·不同状态下健将级运动员组顶区和枕区α指数相对指标 | 第63-64页 |
| ·二级和健将级运动员组顶区安静和表象β/α(%) | 第64-65页 |
| ·二级和健将级运动员组枕区安静和表象β/α(%) | 第65-66页 |
| 5 讨论与分析 | 第66-82页 |
|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 | 第66-67页 |
|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67-82页 |
| ·肌肉力量 | 第67-71页 |
| ·测试依据 | 第67-68页 |
| ·踝关节肌肉力量 | 第68-69页 |
| ·膝关节肌肉力量 | 第69页 |
| ·躯干肌肉力量 | 第69-71页 |
| ·本体感觉 | 第71-74页 |
| ·前庭功能 | 第74-78页 |
| ·中枢神经系统 | 第78-82页 |
| 6 结论 | 第82-83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83-99页 |
| 8 致谢 | 第99-100页 |
| 9 附录材料 | 第100-104页 |